其实很简单,将司礼监的执笔和掌印给内阁就可以了。
内阁既可以拟定建议,又可以拍板决策,并监督执行。
如此一来,就相当于唐朝的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合并,相当于宋朝的政事堂。
内阁首辅可以理解为内阁首相了。
相和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相有决策权,辅没有。
当然,有了权力,对应的就是义务和责任了。
一旦内阁有了决策权后,就要有责任对其决策的后果负责。
这样难道不怕皇权被制约吗?
还真不怕。
你看汉朝的时候,丞相的权力可比宋朝政事堂的宰执要大,丞相有专门的丞相府,官员们去丞相府议论国家大事。
你看刘邦和刘彻的权力被制约吗?
只要军权在手里,怕什么呢?
如此崇祯心意已决。
但大臣们却接二连三奏疏上来,表示皇帝要慎重考虑眼下辽北和西北的战事。
直到八月十二日的清晨,捷报送到了北京。
捷报的声音唤醒了宁静的北京城,人们探出头看观望。
刚刚跑去上班的大臣们听到辽北捷报,都有些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