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时候,最下面的一层官府是县,县下面是没有镇,也没有村的。
里甲制度里的里长可不是朝廷正式官员,是从乡绅里推选出来的。
这是为了方便收税。
为什么明朝没有镇长和乡长呢?
难道古人这么笨吗?
当然不是。
你想想啊,明朝有1427个县。
如果每个县下面设10个镇长,镇长人数要达到14270人,乡长人数要达到142700人。
如此以外,朝廷编制必然空前臃肿。
古代交通设施有限,即便朝廷设置了镇长和乡长,也未必真的能有效管理。
所以干脆不设置,靠乡里的乡绅管理。
这就是古代皇权下不了乡的原因。
但现在不同了。
一、现在华北的水泥路网已经建成了,各地都开始大规模建设水泥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