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权力之争,内阁以前当然是凌驾部院之上的,但新政中,皇帝切割了内阁的权力。

军委会、立法院、督察府,这些全部都与内阁并立,

尤其是军委会,统领军政,内阁几乎是插不了手的。

而各地又建立了大规模的军政体系,涉及到的部门繁多,利益非常重。

无论是内阁还是部院,想要安插人到军政体系里,都得孙承宗点头。

想要扳倒孙承宗,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韩爌问道:“孙承宗离开后,谁来接任这个职位呢?”

“我已经写好举荐信,推举袁崇焕进入军委会,若是袁崇焕能接替孙承宗的位置,自然是极好。”

“袁崇焕此次辽东之战也立有大功,若是他来担任军委会元帅一职,陛下不会反对。”

对于韩爌来说,袁崇焕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袁崇焕有军功,且在天启年间就有威望,又是孙承宗的学生,但未必与孙承宗一条心。

最重要的是,袁崇焕常年在辽东,各地的人脉相对薄弱许多,让他坐上那个位置,洪承畴他们未必服他。

一旦军政内部的威望有隔阂,内阁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到时候皇帝即便不愿意军委会归属内阁管理,也得被迫放到内阁下,已定人心。

这就是韩爌和成基命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