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楠榜港

这四个区域,将巽他海峡牢牢地锁死在东非海军手里,虽然理论上荷兰也可以通过爪哇岛等区域,和东非共享巽他海峡的主导权。

但是,很显然荷兰人没有这样的实力这么做。

楠榜港海军基地的中校温斯特说道:“爪哇岛是荷属东印度的核心,也是他们的底线,所以,荷兰人不答应我们在爪哇岛建设基地,这是必然的结果。”

“他们允许帝国租借楠榜港和吉打邦最南端的土地,就已经很有诚意了。”

“有了这两块区域,我们在巽他海峡最后的短板也就得到了补齐,因为桑吉昂岛和帕奈坦岛的面积太小,停泊条件也不足。”

桑吉昂岛的位置虽然极其优越,处于巽他海峡的中心位置,但是还不到十平方公里,且缺乏天然深水港,这使得桑吉昂岛想要完全支撑东非海军对巽他海峡的主导权,完全做不到,就是物资补给和军事设施建设,也颇有难度。

这也是东非后续为什么和荷兰达成新的协议,以图谋巽他海峡两岸土地的重要原因。

海德上校认同的说道:“如果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殖民地,帝国甚至可能都不会允许巽他海峡存在其他国家的势力。”

“现在,荷兰人不仅割让了多块土地,并且把巽他海峡的主导权交给东非,这也算是他们能做到的极限了。”

“不过,这显然是一个聪明的决定,如果荷兰不主动对帝国做出让步,那荷兰人最后的收获只能是一地鸡毛,别说巽他海峡,就是整个东印度群岛,恐怕都因此赔进去。”

对于荷兰这种小国而言,在外交事务中,站队问题尤为重要,自身实力的弱小,而其海外利益的主体又恰好距离本土十分遥远,更别说东非的实力,在超级大国中都排在第一位。

别说,东非攻占东印度群岛,只要东非在亚丁湾和非洲西海岸禁止荷兰军舰通过,切断荷兰和东印度殖民地的联系,荷兰就将失去这一块最重要的殖民地。

所以,在东印度群岛问题上,荷兰人根本没有底气对东非说“不”,那意味着更大的代价。

温斯特中校就毫不掩饰这一点:“现在荷兰还能统治东印度群岛,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说实话,不用我们亲自动手,但凡给予当地的反荷兰势力一些甜头,他们自己就能把荷兰人驱赶出去。”

海德却一脸嫌弃的说:“东印度群岛现在放在荷兰人手中,是最好的结果,毕竟荷兰在当地的大方向上,已经和我们保持一致。”

“而且东印度群岛的印尼人,属于阿拉伯教人群,如果有可能的话,未来东印度最好的结果就是分成众多国家,这样一来,在南洋地区就少了一个潜在的威胁者。”

对于东印度群岛,东非必然不可能让其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仅仅是荷兰手中的东印度群岛面积,就超过一百多万,而人口更是高达五千多万。

根据1930年荷兰对东印度群岛的统计数据,仅仅是爪哇岛人口就高达四千三百多万。

别说整个东印度群岛殖民地,就是爪哇岛一地独立,都能成为现在南洋地区的人口大国。

温斯特中校也说道:“现在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的人口数量确实有些多,尤其是爪哇岛的人口,再过几年就有可能超过五千万,如果看做一个国家,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人口大国,和法国,意大利相当。”

“而如果未来,东印度群岛殖民地不解体的话,这就是一个面积超过百万平方公里,人口可能过亿的新兴国家,而且东印度群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发展潜力也是具备大国基础的,各种工业所需的资源都不缺。”

“让这样一个国家出现,不仅仅是威胁到帝国在南洋的利益,甚至能让整个南洋地区的地缘格局大洗牌。”

东非不能容忍南洋出现一个区域大国,这不仅仅针对荷兰手下的东印度群岛殖民地,还有法国的印度支那殖民地,英国的印度殖民地,马来殖民地都是东非未来要拆解掉的目标。

毕竟,南洋是东非世界战略中和南美同等重要的双翼,是东非的核心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