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肉松

谢奶奶并不看好:“我们长桥村上百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做那得有多少,杜老板哪能收下这么多。”

“他能收下。”喻今朝比谢奶奶更了解百宝斋的生意。

“杜老板认识好几支商队,肉松炒得足够干爽能保存几个月,我们把肉松卖给杜老板,杜老板转手就能卖给商队,说不定我们一个村子还不够。”

她越想越觉得对,前不久她还苦于没有办法帮扶慈幼堂,现在就出来一个办法。

只要长桥村的人富裕起来,家家户户有赚钱的营生,就不会有人管她把钩针的生意交给慈幼堂做。

倒不是她突发圣母心,而是这件事不过举手之劳。

她的事业总要发展下去,原本已经打算先一步步把员工从谢氏家族扩张到整个长桥村,然后再扩张到慈幼堂。

只是需要时间,提袋也好,帽子也好,都不是生活必需品,并且买一个能用很久,除非走出云台县,不然她很难一下子新招这么多员工。

肉松却不一样,吃一口少一口,想吃又要买,不仅平民百姓会买,只要开发几道新菜,点心铺子和酒楼都会买。

利润也许比不上毛线织品,市场却很大,足够一次性把全村人都包含进去。

下定决心后,喻今朝说:“明天我再做一锅肉松拿去给杜老板试吃,若是杜老板满意,我们就先让堂叔家做,卖得好再找其他人。”

当天夜里,喻今朝把自己做的肉松拿进图书馆给谢沧渊品尝,两人就卖肉松这件事商量了半个小时。

三斤猪肉才能炒出一斤肉松,一斤猪肉就要三十五文,三斤已经超过一百文的成本,还要加上调味的佐料,以及柴火费,一斤肉松的成本不低。

谢沧渊想到从前看过的新闻,说无良商家用棉花絮充当肉松,事实证明这是谣言,不过确实有人在制作过程中掺入豆粉和香精降低制作成本。

喻今朝拒绝了这个做法,虽然掺入豆粉对人体无害,但如果把这个办法教给村民,谁也不能保证肉松的质量。

这家掺的豆粉多一些,那家少一些,做出的肉松质量参差不齐,最后败坏全村的名声。

两人商量了一下,哪怕成本贵,也不要做奸商,他们要做货真价实的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