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赵彻现在在大秦的名望已经很高了,尤其是在军中。
这次草原之战,赵彻一战之功,已经盖过了扶苏那么多年驻守上郡的功劳。
“哈哈哈,不错,不愧是朕的儿子,你们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大秦将士感激的,下去吧,此事就由扶苏牵头去弄!”
嬴政笑了笑,让扶苏牵头,等于是嬴政也同意了赵彻的想法,将这个功劳主动让给扶苏。
“儿臣多谢父亲!”
扶苏对嬴政行了一礼,随即又对赵彻投去了一个感激的眼神,这才和赵彻并肩走出了咸阳宫。
……
很快,大秦储君公子扶苏提出要为大秦战死的士兵修建英灵陵墓的消息便传了出去。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朝中上下很快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意见。
有的人认为,扶苏此举有些过于大动干戈劳民伤财,表示不赞成。
而也有些人,认为扶苏此举才是仁义之君的典范,大秦战死沙场的那些将士们都是为了保卫大秦而死,不能让他们死后连个安身之地都没有。
在古代修建烈士陵墓,的确是一个比较颠覆的想法,主要是因为古代的战争太多了,伤亡的士兵数量也不少。
而按照以前的处理办法,古代士兵在战场上死亡后大多只有四种结果。
第一种,就是放任不管,任由那些飞禽野兽来将这些士兵的尸骨吃掉。
第二种则是就地焚烧,这种一般就是比较大规模长时间的战争会使用的方法,因为尸体堆积的太多,时间太久容易引起瘟疫。
至于第三种,算是最人道的一种,就是就地挖个大坑,将所有的尸骨掩埋下去,好歹能给个入土为安的结局。
最后一种则是最残忍的方法,一般是获胜一方处理敌军尸首的办法,那就是将其堆积起来,用来彰显功绩,这种事情在古代其实屡见不鲜。
至于为什么不将这些尸首运回来,自然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因为战场上的情况比较乱,导致很多人的尸首最终可能连个全尸都找不到,而且大型战争每次伤亡至少在数千上万人,这么多尸骨堆积在一起一定会引发瘟疫。
因此,赵彻在清扫战场的时候,便让人使用了第二种焚烧的方法,将那些将士们的尸骨堆积在一起,然后将他们的骨灰带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