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能一味怀旧,”小周说,“现在的生活方式虽然变了,但也有新的温情。比如我看到年轻人在网上为陌生人募捐,或者志愿者服务社区。”
康大夫露出欣慰的笑容:“说得对。时代在变,但善良的心不会变。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了。”
就在这时,春兰阿姨的手机响了起来。
“是我女儿,”
春兰阿姨看了看手机,“她说马上到这儿来。”
康大夫眼睛一亮:“是小玲要来?她现在在医院工作,对吧?”
“对,她在市一院当儿科医生,”
春兰阿姨满脸自豪,“说起来,还是受您的影响。小时候经常看您看病,她就说长大要当医生。”
没过多久,一个年轻女医生推门进来,正是春兰阿姨的女儿小玲。
看到康大夫,她立即快步上前:“康爷爷!好久不见了。”
“好好好,”康大夫拉着小玲的手,“听说你在医院干得不错,经常有病人夸你。”
小玲有些不好意思:“哪里比得上康爷爷您。现在医院里很多东西都数字化了,检查手段也先进了,但有时候我还是会想起您教我的那些望闻问切的方法。”
“现代化是好事,”
康大夫说,“但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也不能丢。关键是要用心看病,把病人当亲人。”
张导演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素材:“要不要请小玲医生也说说她的故事?新老两代医生的对比,应该很有意思。”
小玲点点头:“其实我就想说说这个。现在虽然医疗条件好了,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有时候一天要看七八十个病人,真的很累。”
“但是,”
小玲继续说道,“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想起康爷爷您。想想您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是坚持为病人服务。这给了我很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