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旗袍的第一个主人

“是的,”

小周说,“特别是旗袍,很多工序我们还是坚持手工。现在的年轻姑娘渐渐开始懂得欣赏传统手工的美了。前段时间……”

就在这时,张奶奶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小周,你还记得那台绿色的老式衣车吗?”

“当然记得!”

小周眼睛一亮,“那台上海产的蝴蝶牌衣车,脚踏板都磨得发亮了。张师傅,那台衣车还在吗?”

“在柴房里放着呢,”

张奶奶说,“前些年送修过一次,还能用。”

林淑梅和张导演对视一眼,又发现了一件珍贵的老物件。

“奶奶,我这就去找。”

张奶奶的孙女说着就往外走。

没过多久,在几个人的帮助下,那台老式缝纫机被搬了出来。

虽然有些灰尘,但机器的轮廓依然优美,黑色的机身上装饰着典雅的金色花纹。

“1962年买的,”

张奶奶抚摸着缝纫机说,“当时要160块钱,可是一笔大数目啊。为了买这台机器,我省吃俭用攒了大半年。”

小周走上前,轻轻转动手轮:“还是那么灵便。张师傅,我记得您说过,这台机器就像个老朋友,和它配合得越久越默契。”

张导演问道:“为什么后来不换新机器呢?”

“换过几台电动的,”

张奶奶说,“但有些精细的活儿,还是这台老机器做得好。它的速度可以很慢,让你能细细琢磨每一针。特别是做旗袍的盘扣和开衩,需要特别的耐心。”

“我明白,”

小周接话道,“现在的机器是快,可有时候太快了,反而控制不好。”

林淑梅若有所思:“这台缝纫机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一种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