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传统工艺传承联盟

她说,“就是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比如这件改良旗袍……”

她拿出王淑英的作品,详细介绍了创新的过程。

在场的专家们都很感兴趣,纷纷提问。

“我们的原则是:对传统要怀着敬畏之心,对创新要保持开放态度。”

林淑梅回答,“每一项创新,都建立在对传统工艺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这个回答引起了共鸣。会后,几位专家专门找到林淑梅交流。

“你们的培训模式很有特色,”

一位教授说,“特别是让学员参与创新的做法,值得推广。”

晚上,苏教授请林淑梅和王小芳吃饭。席间,她提出了一个建议。

“小林,我觉得你们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

她说,“从基础技艺到创新设计,分成不同层次。这样更有利于传承。”

林淑梅若有所思:“苏教授说得对。现在我们的培训还比较随意,确实需要系统化。”

“而且,”

苏教授继续说,“你们可以考虑和职业教育结合。这样既能解决就业问题,又能保证传承的质量。”

第二天的分组讨论中,林淑梅听到了更多宝贵的建议。一位老师傅特别提醒:

“现在年轻人学手艺,最怕的就是枯燥。你们让学员参与创新的做法很好。”

中午休息时,王小芳兴奋地跑来:“林老师,小日子的田中教授说想来咱们店里参观!”

“太好了,”

林淑梅说,“正好可以请教他们的经验。”

会议结束前,大家一致同意成立一个“传统工艺传承联盟”,共同推动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林淑梅被推选为理事之一。

回程的火车上,林淑梅和王小芳开始整理这次的收获。

“小芳,咱们得好好规划一下,”

林淑梅说,“首先要完善培训体系:

基础班:传统技艺的基本功

提高班:工艺改良和创新方法

高级班:设计创新和传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