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急于求成的刘协

第一位全面推行科举的皇帝可以世家干趴下了的,他可不想成为那样的人。之所以在并州等七地可以推行开,完全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世家力量还没有真的成型,而且有一部分世家都是不参与到这里面的。

他分了举孝廉的名额给各个世家,加上他个人的威信,这才让那些世家没有反抗。但是刘协就不一样了,现在的他空有一个皇帝的名号,下面的人真正能听话的又能有几个?

而且没有高干的支持,就司隶内的世家都够刘协喝一壶的了。现在的刘协可是一点根基都没有的,或者说,根基十分浅薄的。

一旦开始推行科举,那意味着支持他的世家也都在打压的范围之内,这才是最可怕的,一旦君臣离心,这就是他的机会了。

刘协空有一身抱负和急于求成的心,但却有些短见了。

刘协也没有阻拦高干,只是点点头,“去吧去吧。”

高干淡笑着离开了宣室殿内,黄内侍一路送着高干离开了皇宫,一直到了皇宫外,而高干拜谢之后就转身带着随从离开了。

想想杨氏和卢氏,那都是世家出身的,恐怕都在表面上附和刘协,暗地中各自使着坏。毕竟他出试卷可是找的庞德公和黄承彦,去年还把司马徽给请出来了,那出的试卷质量自然是要高的。

相比而言,刘协一时没想到这些,而他们都是隐士,本来就不喜欢官场这些弯弯绕绕的,肯出山帮他也只是看在评察天下名士。

如果是刘协出面,没有诸葛亮和庞统他们的点播,只怕会像当初刘表请司马徽时吃了闭门羹一样的下场吧?

而如果让杨氏和卢氏请大家名士,那必定也是亲近他们的,所以不出两三年,刘协的这个改革不仅会失败,而且还会君臣离心。

在那个时候,他这边的科举已经收拢到了足够的人才,到时候一旦刘协禅位了,那他就能全盘接手世家的位置。

科举虽然不是最好的法子,但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法子了。能一直沿用一千三百年的制度,自然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回到了府邸中,高干一边笑着走到了后院,就看到了荀萦趴在了桌子上睡着了。缓缓坐到了她的身边,出身荀氏,书香门第的,也算是懂些诗书了。

刚想要把荀萦抱回屋子,荀萦的眼睛就睁开了,“叔叔,你回来啦?”说完,就歪在了高干的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