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的道理,三辞三让啊!

什么是三辞三让?

“三辞三让”最初的意思,就是人与人相见礼仪:主人三揖,宾客三让。也就是主人“三让”,宾客“三辞”。《礼记·礼器》有云“三辞三让而至。”

渐渐地,此事就成为帝王登基的惯例了,

必须是别人三次请求,储君三次辞让,然后才“不得不”做了皇帝。

必须说明的是,这并是什么虚伪,而是礼仪,或者说是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所在。

一个人做皇帝的目的是什么呢?

他是为了自己享受富贵做皇帝呢?还是为了天下万民做皇帝呢?

如果是为了自己享受富贵,当然是要迫不及待地做皇帝。

如果是为了天下万民,那当然得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视做皇帝为畏途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储君“三辞三让”为皇帝的礼仪,是对天下人的第一个表态:天下为公。他做皇帝,不是为了个人的富贵权位,而是要为万民谋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