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就是有那么多。”朱标仔细解释道:“父皇也知道,儿臣在应天的纺织作坊收入不少,一年能有两百万两左右。”
朱元璋道:“但是你挣得多,花得也多。你养了三千多工匠,也没多少出产。这次大婚,你也花了不少吧?另外,咱还知道,你搞了什么集体农庄,现在还是投入期,应该也花费不少。”
朱标道:“这次大婚,儿臣的确花了一些。集体农庄,的确现在也还在投入期。但是,父皇说,我那工坊没多少出产,可就误会了。事实上,这些工坊的出产,主要是玻璃镜、香水等奢侈品,儿臣用于海贸,内地销售地甚少。这些工坊儿臣不但不用贴补钱财,每年还能收一百万的利润。”
“海贸?”朱元璋当然知道,朱标参与海贸之事,但具体赚了多少,就不甚了了了。
他问道:“如此说来,标儿你在海贸上,也赚了不少钱财?”
“儿臣的海贸之事,主要由沈万三之女沈线阳负责。现在,每年大概能提出五百万两银子的利润来。这么多年积攒下来……儿臣已经有了两千万两的家底。”
朱标说得云淡风轻,但听到朱元璋的耳朵里,却是如同洪钟大吕一般!
“所以,标儿你手里,有两千万的事儿,是真的?两千万两啊!乖乖,两千万两啊!”
到了现在,即便“爱子狂魔”朱元璋,都淡定不能了!
没办法,悬殊太大了!
朱元璋这个老父亲,守着六七十万两的国库,捉襟见肘。儿子朱标,却随时能拿出两千万两的现钱!
整整三十倍的差距,这是多么强烈对比?
而且,大明初建,朝廷要养兵、要抚恤、要救灾,还要发下农具种子给农民用鼓励生产,现在还要把吐蕃纳入掌控,哪样不需要天文数字的钱财?
朱元璋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渴望钱财!
“罢了,这天下始终是你的。那什么……标儿!”朱元璋微微咬牙,一拍几案,道:“你先借咱五百万再说!咱给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