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太爷有所不知,我最近听闻,渔家村有户人家,以前穷得饭都吃不饱,如今买了大船出海远航,还在村里买了一百亩地,准备拿出一块地来建作坊,请村民们去做工。
这样一是能增加村民收入,让家家户户过上好日子;二是能推动海产品销售,带动咱们县里经济;三是咱们这儿海资源丰富,利用起来简直利国利民,这人有头脑的人还真的不多见。
到时候真的做出来的海产品干货销往全朝南北各地,这经济脉络可不就打通了,您的政绩这就不请自来。
更何况咱们还没什么办法呢,人家都已经开始行动了,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关键是她家富了还不忘乡亲,我觉得这样的人才是村长的最合适人选。
之前那海村长,他女儿下毒害人,虽说不能以偏概全,但同一个爹娘教养,他几个儿子也不太能让人放心呐。
更何况按照以往的要求咱们选的村长都平平无奇,他们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这样的村长咋能有创新意识?
更不用谈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了,毕竟他家都自身难保,咱们这次要不就另辟蹊跷,您觉得如何?”师爷一边琢磨一边说话,等说完静静站在一旁,等县太爷发话。
“你这么说还真的有点道理,这两年我咱们县里大部分村子都靠海,可富裕的人却不多,甚至于比别的县里更穷,我一直找不到根源,经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点头绪了。这村长人选甚是关键啊。
前几日来买地的那家人,是不是就是你说的那个人,叫渔成洲的?”县太爷看向纸上渔成洲的名字点了点。
“非也,我说的是个小女娘,渔成洲的侄女渔苗,买一百亩地的是她,买大船出海的也是她,渔成洲是她大伯。听说出海远航捕鱼回来,收获大部分都卖给八爷,还和陈氏收鱼铺长期合作,要是利用好了,县太爷还愁没政绩?”
师爷这话一出,县太爷立马大笑。
“好!好!这丫头看来非池中物。既然师爷如此看好,不如把她叫来见我,我倒要看看,她能不能担起这担子。”
话音刚落,师爷拱手出去了,很快,陈捕头就去渔家村找渔苗,把她带到县衙。
渔苗一脸懵,问陈捕头详情,陈捕头也不清楚,只知道师爷吩咐叫人,只能安慰几句,带着渔苗进了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