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看着陈庆之又说道:“是否已经派派出了哨骑监视突厥的进军路线?”
“要派,但是...现在不行。”
陈庆之将手中的账簿放下轻声说道:“现在放出哨骑有打草惊蛇的风险。”
“须等到突厥部队开拔的时候才行。”
张浚想了想,最后也只能坐在屋子里面等待消息。
这种情况下,他也没有像戏本里面能够将计谋装进锦囊妙计的本事。
“至于长史所说的,为何不在草原上和他们决战...”
陈庆之思索了一下说道:“在抛开兵甲这方面的优势以外,其实现如今的突厥骑兵战力,是不会逊色我部下的骑兵的。”
“为何?”
张浚对此有些不了解:“突厥最大的四部互相争斗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日了,他们的战力怎么...”
说到这里张浚猛然醒悟:“就是因为争斗,所以才让他们的军队的素养急速上升。”
“对。”
陈庆之耐着性子说道:“和平年代,将一个普通的士卒训练成为一名步兵精锐,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如果是骑兵,那需要的时间就更久了。”
“但是战争年代就不一样了,打上几次战争活下来的,自然就变成精锐了。”
这也是为什么战乱年代容易出名将的原因。
或许有很多天赋也是当世一流的人物,但偏偏运气很差,导致还没有成长起来便夭折了。
而在战乱年代成长起来的,必定是一等一的人才。
而且是越乱,出现的人才就越强。
“长史此来的目的我大概知道。”
“不过…”
陈庆之缓缓地侧过头去看着张浚,轻声说道:“军中最忌讳的就是文臣掣肘武将。”
“您想摆脱殿下对您的刻板印象,这一点我理解,但战争不是文章,这次写不好可以下次再写。
它更像是一场生死博弈,没有重来的机会。”
“一旦兵败,便是泥石俱下,再无反转的余地。
我所承担的责任太重,不能有丝毫疏忽。”
张浚沉默片刻,想起自己曾经几上几下的坎坷经历,心中涌起一股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