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断财路秦宇无能为力,醒悟后太子鼎力相助!

知错能改,一直都是朱标身上最大的优点。秦宇这时淡淡一笑,“其实我方才也不算是骗了那李富贵,只不过他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看不到更为长远的东西。”

“红薯的总量虽然李富贵不清楚,但只要做过市场调查,都能够查出一些蛛丝马迹。”

“并且虽然红薯糖和红薯粉的销量不错,但目前市场已经趋于饱和,青阳县就那么大的地方,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

秦宇说这话的意思,是想间接性的告诉朱标,虽然产业链的理论他已经讲透彻了,但他不认为产业链真的能够在大明朝成功的复刻出来。

朱标也不是什么愚笨之人,听到秦宇这话便知其中深意,连忙追问。

“先生的意思是红薯这个产业链,其实根本无法实现?!”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先生之前所说的那一套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的产业链理论,岂不是……”

“我之前说的产业链理论只是理论!”秦宇打断朱标的话,“况且我什么时候说过红薯这条产业链可以真正实现?”

“我记得当时给你说的很清楚,不管是任何产业链,想要真正的实现,并且持续发展下去,前提是建立在百姓的需求度和消费能力上。”

话说到此,秦宇夹了一筷子酸辣地瓜丝塞进嘴里,含糊不清的说,“百姓们的需求我已经看到了,但消费能力有些太弱了。”

“而消费力度跟不上,就会导致东西卖不出去,那么产业链自然就无法持续良性的发展下去。”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秦宇在提出产业链的理论知识就已经想到了。

毕竟这是大明朝,不是人满为患的现代社会。

这时,朱标有些不甘心的追问,“既然先生提出产业链理论,那绝对应该知道如何真正的实现。”

“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秦宇摇了摇头,“我没有什么办法,原因很简单,大明朝是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没有积累财富的能力。”

“而没有财富的积累就没有消费的能力,仅仅靠小部分地主阶级是无法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又或者只是形成了一个剥削普通百姓为根本的畸形产业链。”

话落,秦宇敲了敲桌子,“总之一句话,没有商品经济,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朱标继续追问,“但在学生眼中,青阳县在先生的治理下,百姓们貌似都有消费力。”“如果整个大明朝所有郡县地方,都治理的和青阳县一样,那岂不是就可以把产业链持续的良性发展下去了?”

“青阳县是个特例。”秦宇说着,摇了摇头,“但这样的特例,没有任何意义。”

“说句自夸的话,青阳县能有今日的繁荣,皆因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