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也很提气,具体如下——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虽然这样的歌词,作为这些还不怎么识字的四百新军来说,很多都不能理解其意思,不过没关系,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多唱几遍就能理解了。
甚至因为非常贴切实际——后世爱国青年高唱这首歌曲抗击东瀛倭奴,如今是抗击东.奴,连歌词都不用如何改的!
而如果轮到各种节日,例如只有高耀晋自己才知道的八一建军节,六一儿童节等,就会唱另外一首军歌。
也就是抛开立场不谈,高耀晋个人非常推崇的后世新一军军歌,是由新一军军长孙立人的父亲,孙熙泽所作的歌曲。
之所以选这首歌,是因为后世的新一军与众不同!其在出境缅甸,对日作战中,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国威!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军队的相当境界。具体军歌如下——
吾军欲发扬,精诚团结无欺罔,
矢志救国亡,猛士力能守四方。
不怕刀和枪,誓把敌人降,
亲上死长,效命疆场,才算好儿郎。
第一体要壮,筋骨锻如百炼钢,
暑雨无怨伤,寒冬不畏冰雪霜。
劳苦是寻常,饥咽秕与糠,
卧薪何妨,胆亦能尝,齐学勾践王。
道德要提倡,礼义廉耻四维张,
谁给我们饷,百姓脂膏公家粮。
步步自提防,骄纵与贪赃,
……
为民保障,为国栋梁,即为本军光。
(是不是有点水?放心仅此一次)所以这样的三首军歌轮着唱,士气当然高昂。
当然高耀晋知道,光靠唱歌提气是一方面,军歌嘹亮可以有,可没有经过实战检验,没见过血,终究缺了点什么。
好在对面的奴兵十分配合,或者说同样准备就绪,准备发动进攻了。
八月二日这一天,居然有十几个胆大包天的鱼皮兵,驾着一艘战船于黄昏时分,偷偷登陆了大长山岛!
并且还是选择了大长山岛一处树林茂密的无人地带登陆,准备察清地形之后,为之后的战争做准备的!
好在他们刚刚离开对面的驻地,就被李黑手安排监视的夜不收给发现了,所以他们前脚才刚刚离开,后脚高耀晋已经做好了准备。
等到这十几个鱼皮兵悄悄摸上岸,自以为穿得像一条大鱼似的不会被发现,实则刚刚踏上大长山岛的土地,就被一大群白杆兵给团团围住了!还是整整三个旗的白杆兵!
摸上岸是十三个鱼皮兵,围困他们的则是整整48个白杆兵!接近四比一的绝对兵力优势,还是以近战天下闻名的白杆兵!所以这最后的结果……
不得不说这些鱼皮兵还是很莽的,他们之前也没尝过白杆兵的厉害!所以被围困后,居然还不怎么害怕,反而有些跃跃欲试的!
只是白杆兵很快就教会他们做人了!
经过一番搏杀后,以接近四比一的绝对兵力优势,还是三队以娴熟土兵阵法互相配合的白杆兵,对阵十几个基本没有团队配合作战经验的鱼皮兵,那个结果……
最后连半炷香的时间都没到,最后只付出了二人轻伤的代价,就把这伙强悍的鱼皮兵全部拿下了。当场打死十人,活捉三人。战果斐然。
而这样的结果令高耀晋十分满意。
虽然他嘴上没说,可是心里非常清楚,因为这三年以来,奴兵在辽东大地上的连战连胜,百战百胜!而我军则是步步退让,一退再退,一败再败!
如此过往种种多少让新军有些不自信的,有些恐金症。
而现在就很好,练手的标本自己送上门来了!这就是破除封建迷信最好的教材!
事实告诉了大长山岛的全体军民,这奴兵并不可怕,不是生的三头六臂,刀枪不入的怪物!而是同样能够战胜的存在!能够杀死,能够活捉!能够战胜的!
于是把这十三个鱼皮兵一体成擒后,不管死的活的,统统放进三辆马车上,进行一番当众巡游!死的自不去说他,放在二辆马车上面高高的堆起来,他们那粗壮的体格和那身独一无二的鱼皮衣服了,就能表明他们的身份了。
至于那三个活着的鱼皮兵,更是可以好好利用的。
在领队的秦民屏命人把他们身上穿的鱼皮扒掉,头盔打掉,露出一个光秃秃的青色头皮,特别是脑后那根细细的金钱鼠辫来回晃动后,让沿路很多军民都是又惊又怕,像是看怪物似的看着他们……
这就是正宗的达子?听说还是达子中的精锐!以往一个能顶明军最少十个的强悍存在?
可是现在……这样的厉害达子也被拿下了?还是整整十三个全部拿下?一个都没逃走?而反观我军呢?仅仅付出了二人受伤的代价?还都是皮肉受了点小伤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