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两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为汉人中的佼佼者,都是立志要驱除鞑虏,光复辽东的!
所以又怎么会担心呢?这就是同道中人啊!
所以就算得了秦民屏的告诫,高耀晋依然是脚步轻快的走了进去,甚至连他这次出行的战果都没丢,不管是鸟粪还是猎到的獐子,都让随行亲卫给扛了进去。
“你就是高耀晋?”这会熊廷弼都已经等得百无聊赖了,而看见正主终于回来了,他就是精神一振,然后两个眼睛已经像探照灯似的紧紧盯住了他,眼神之凌厉都好像要吃人似的。
因为两人是第一次见面,熊廷弼就先上下打量了一下高耀晋。
可就这么一看,熊廷弼就忍不住心中暗暗称奇,甚至连火气都暂先压了下去……
要知道在他的心目中,能人送绰号沈阳乳虎!还能阵斩老奴亲军,闯下偌大声名的,多半是个彪悍的武将,甚至说不定还是像杜松、刘綎那样的绝世名将。
可现在呢?高耀晋看上去却像个文弱书生,身材十分单薄不说,更没有武将身上那种常见的疙瘩肉!反而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书卷气,感觉像个书院里的书生而不像个武将的。
除此之外,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高耀晋的那双眼睛——这是一双十分明亮的眼睛,甚至亮的就像秋日的天空那样清澈明净,神蕴十足。
而这样的眼睛,这样清澈的眼神,熊廷弼只在一些著作等身、一日三省吾身,勘透了人生哲理的的大儒身上见过。甚至熊廷弼还有一种直觉,也只有像他这样同样聪明过人的人物,一代人杰,才能察觉到在这双眼眸深处,还有一股隐藏的很好的自信——迷之自信。
仿佛天下间没有任何事能够难倒他,没有任何事是他办不到的,哪怕以如今辽东严峻的形势依然如此。
而这样的迷之自信,不说他这个辽东最高军事长官都不敢有,更不要说是出现在这个刚刚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身上了!所以这要不是疯子之流!就是世所罕见的英杰!
而现在究竟是哪一种呢?
所以这一刻见了高耀晋的真人后,熊廷弼对他忍不住又有了兴趣。
而高耀晋呢?同样也在打量这个闻名已久的人物——辽东的定海神针!一代名帅!也是原本历史中的一个悲剧人物!在走马灯似的更换了七八位辽东经略,好不容易出了个军事大家,少有能对抗老奴的帅才,结果朝廷却自毁长城!
最后不仅本人脑袋被砍,还被传首九边,作为典型的反面教材宣扬!实在是个悲剧了得啊。
所以他这样心中感概,等到终于确认眼前这个昂扬大汉,一身孔雀绯袍的地方大员,看着像个武将多于像个文官的人,就是名满天下的熊廷弼,防御大师,天启年间最著名的军事家时……
他就是郑重的跪下,对熊廷弼行了一个磕头大礼:“原沈阳中卫百户官高耀晋,现大长山岛流落之人,见过熊督师——”
“哼,你还知道有我这个督师啊!”熊廷弼却是重重的哼了一声,心里还是有气的。
心道知道我来了还敢让我干等一天,你自己却跑去外面杂耍的,除了那个该死的广宁巡抚外,放眼整个辽东也只有你这一个人了!而高耀晋当然知道他在气些什么,连忙解释道:“经略大人,下官可不是出去游山玩水的,而是为解决岛上民生之事。甚至运作好了,是能解决整个登州府的民生大事的。”
说着高耀晋一挥手,就让亲卫黄鸭子抬上来了那缸鸟粪,指着道:“就好像这个鸟粪,看上去十分粗鄙,却关系到岛上的民生!”
“甚至只要利用好了,多了不敢说,让整个登州府的一州七县,都变成塞外粮仓,变成两湖那样的鱼米之乡,那是完全没问题的!”
“什么?”熊廷弼听得眼睛又瞪起来了,心道这小子是不是年纪太轻了?所以什么都敢说的?不知道在我这个辽东经略面前信口开河意味着什么吗?
甚至说得不客气些,你知道整个登州府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田地吗?就这样还敢夸口变成塞外粮仓的?
看见熊廷弼眼睛又瞪起来了,高耀晋却不以为意,毕竟他可是太明白了,此时在世人眼中没什么价值的鸟粪,弃之如敝屐的东西,实际却有多高的价值了!甚至说是一宝都不为过!
可还没等高耀晋接下来有所动作,看见熊廷弼质疑,一旁忠心护主的黄鸭子不高兴了,瓮声瓮气的道:“怎么,不信这个好东西?行,咱吃给你看!”
说着他就是从大缸里抓起一坨鸟粪往嘴里塞,一边吃还一边自言自语道:“咱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这玩意呢,今天就开开荤!”
“啥?”熊廷弼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心道这大长山岛上,怎么都是出一些奇葩呀!
而高耀晋见状就连忙瞪了黄鸭子一眼,笑着道:“这就是一浑人,督师别介意。”
说完就是挥手让黄鸭子退下。
倒是高耀晋,既然黄鸭子都开了先河,这么力挺他了,他干脆也走到大缸边,看着里面露出的黑白相间的一坨一坨的鸟粪,还有随之散发出来的一股臭哄哄的味道,就是一笑。
这就是他去那个小鸟考察后带回来的样品,准备让岛上其他有见识的老农也看一看,并进行屯田试种的。
不过既然熊廷弼来了,就让他先过过目吧。
高耀晋就是郑重道:“督师请看,如今的大明可谓祸不单行,既有奴兵危害,又有天灾频繁,民生凋敝。可是把这个利用好了,至少能解决一个问题!例如把下等的劣田变成上等良田,亩产翻倍就靠它了!”
其实高耀晋的话还是有所夸大的,不过解决整个大明的民生问题不行,但是解决整个登州府数百万人的问题还是可以的。
不过熊廷弼却不信:“什么?你真当本督是那种五谷不分之人,能随口蒙蔽的吗?”
“你说得轻巧,可真的想要亩产翻倍何其艰难!就算那些最勤快的农家,天天上街捡拾牛粪马粪肥田,像伺候自家婆娘似的伺候那些田地,都做不到亩产翻倍的!”
“可如今你小子何德何能,居然也敢夸口能让劣田变成良田!还亩产翻倍的?真是大言不惭!”
要说熊廷弼这位督师,也算文武双全,他虽然是大户人家出身,因为关心民间疾苦,所以对于农田里的生计也相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