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不屈不挠之戚家军!

第三十七章 不屈不挠之戚家军!

天启元年3月15日,巳时一刻,也就是上午九点,大战现场。

随着九千后金军步步逼近,明军甚至都可以闻到对方呼出的腥臭气息……大战已经一触即发。

先说位于左翼的戚家军,他们的对手是整整一个方阵,三千后金军!而随着这些后金军越逼越近,从之前的二百五十步逼近到二百步的时候,随着老将军戚金一声令下,大战正式打响!

“轰轰轰!”

戚家军的二百四十门佛郎机炮,一起发出了怒吼!

这些佛朗机炮虽然都是些一百多斤的小型火炮,但是整整二百四十门火炮一起开炮,声势还是相当惊人的。

并且针对后金兵的集团冲锋,佛朗机炮还是进行的霰弹攻击——也就是打出来的不是单一的一枚铁球,而是换成了二三百枚铁珠或者石子……一打一大片,最适合对付这种集团冲锋。

所以现在这二百多门佛郎机炮一起开炮,整个天空就像遭受了蝗灾一样,天空都为之一暗啊!

可是对于我军的这种惊人打击,后金军完全不怕!对于明军的这种车载火炮作战方式,他们在之前的战事中已经见过多次,并早有对策——那就是依靠严密的个人防护。

例如冲在最前面的那些披甲人死兵,他们除了本身穿有单层或者双层铁甲之外,手中还持有蒙着牛皮的大盾——防护力十足。

就算那些条件差一些,没有大盾护身的披甲人,也会躲在楯车后面来寻求保护。甚至就算这样还不止,这些披甲人为了更加安全,躲进楯车之后还会尽可能的把身子蜷缩起来,来减少身体面积的……披甲人虽然是半野人,但是并不缺乏战斗本能。

至于位于第二部分的那些步甲或者马甲,也就是那些后金军主力,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除了身上穿有铁甲之外,清一色都是躲在楯车后进行冲锋的——所以戚家军的炮击伤不到他们。

要知道后金军的这些楯车也很有讲究,简直称得上是一辆土坦克……并且这一手段同样偷师于明军,是从戚少保开发的战车中获得的灵感。

嘉靖年间少保大人为了应对‘北虏’蒙古的威胁,开发出战车,将其作为搭载火器的载具和可移动的壁垒。而眼光刁钻的老奴就从中偷师了第二点。

并且老奴从万历十二年(1584)就开始使用——例如他在统一女真各部、进攻玛尔墩城时便使用了楯车。攻城时他命三辆楯车并排前进,来掩护士兵攻到城下。不过当时的楯车尚且不太成熟。

在经过这三十多年的应用改进后,已经变得相当成熟可靠了。

例如现在这些楯车,不仅都是用结实的木板打制而成,还装有车轮,可以在战场上灵活转向,此外在楯车前方还竖有一块厚实的木板来抵挡炮子的,另外木板上往往还钉有一层牛皮。

甚至都这样了有些后金军还嫌不够,还在楯车上加盖了一层打湿的棉被,虽然这样一来增加了楯车的重量,延缓了推进的速度,却是变得更加保险了——安全第一啊。

这样制成的楯车就拥有了很强的防御力……小砖石击之不动,大砖石击之滚下,柴火掷之不焚!

所以有了这样的三重防护乃至四重防护,应对明军的霰弹攻击相当保险——戚家军的霰弹打不穿他。或者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老奴的速战速决的战略还是起了作用的。

第一我军的改良式火药还是生产时间太短,第二如果换成单一铁球攻击,效果也同样不好。

因为最关键的原因是,这些能放入战车内的火炮都是些一百多斤的小炮,威力不足,和一尊重量高达一千零五十斤的无敌大将军炮相比,那是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

所以说尽管我军这轮炮击声势浩大,取得的战果却不尽如人意……

炮击过后,只有寥寥十几个后金军被打倒在地。这还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失误引起的。

例如战场上开了小差,手中盾牌没能及时举起,或者是被几颗铁子连续击中盾牌的同一个点,这样的小概率事件而破开防御。

除此之外,其余的三千后金军完全不受影响的——炮击之后继续流畅的冲锋!总之效果那是相当之差。不说城上明军的失望,而正在后方紧张观战的老奴呢?却是露出了得意地笑容……

果然不出他所料啊,明军除了第一次用出了新战术,还能打他个措手不及之外,现在堂堂正正的对决,就再也玩不出花样来了——明军黔驴技穷矣。

因为对付明军的这种炮击,特别是车载小炮的攻击,他们可是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的。

例如二年前萨尔浒大战的时候,明军出动十几万精锐,兵分四路大举进攻的时候,四路明军之一的潘宗颜部,就是标准的战车营。

并且在大战进行到关键时刻,和潘宗颜部结伴同行的马林部已经败亡之后,潘宗颜部依然冥顽不灵,用携带的上百辆战车摆成车城,企图顽抗到底的,并且还挖了战壕加以辅助。可结果怎么样?

还不是被我八旗儿郎依靠防护力出色的楯车,推到近前后给一举攻破了?然后战车里的众多火炮全都成了摆设?所以现在这些明军还想故技重施?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