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话,在这种冷热兵器互相争辉的年代,此时还是主打冷兵器的后金军想要攻城,特别是想要攻克沈阳这样的坚城,并没有什么太好的手段的。
日后他们无往而不利的攻城重炮部队,也就是乌真超哈营这会还没有影子呢!
在历史上还要再过十年,等到爆发了登州叛乱,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三个国贼降清之后,把朝廷扎紧裤腰带训练出来的这支全火器部队——
包括这支部队原本计划支援辽东作战的几十门红夷大炮,一股脑全带去了投降后金,这才有了后金军乌真超哈营的诞生!至此才有了守城明军的噩梦!不过现在嘛……妄想!
所以现在的后金军攻城手段并不太多的,总体来说不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是挖地道,像老鼠那样从靠近沈阳城墙的地下,挖出一条通往城内的地道,然后就可以顺着地道冲入城内了。
第二就是用撞车撞城门!撞车攻城是自古就有的手段,不过后金军使用撞车攻城,还有他得天独厚的条件。
那就是撞车攻城主要是依靠那根粗大的撞木(原木),撞木的重量越重,惯性越大,撞击城门的效果就越好!所以这种撞木要越粗越好!最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大树!
而这么大的木头在人烟稠密的中原地区十分少见,可是在关外这种地方却是毫不稀罕的。
所以女真人这次找到的撞木,至少是生长了上百年,需要二人乃至三人合抱的巨大撞木!所以那个撞城的威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并且精于战争之道的女真人,还会在撞木的头部包上一个铁皮包头,这样在延长撞击次数后,更能增添撞木威力!
因为在这样几十次乃至上百次的连续撞击下,不管你是多厚的木板做成的城门,乃至是更坚固的木板外包铁皮做成的城门,只要持之以恒,都挡不住撞车的攻击。都得给我撞趴下!至于第三种方法,也就是最主要的攻击手段,就是使用云梯蚁附登城……并且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大军团作战!
因为只要兵力足够,到时候七八十架,上百架云梯一起搭在城墙上,四处开花到处进行蚁附登城,明军疲于奔命之下,要对抗这种攻城方式还是难度相当大的。
当然现在的情况是,既然老奴都发动了全国之兵而来,兵力充沛,他就准备一不做二不休……
三种攻城方法一起上!不动则已,一动如山!三种方法一起上,三管齐下,看你如何抵挡!
所以等到进攻开始之后,老奴第一波派出的就有足足五个步兵方阵,并且携带了各种攻城工具,撞车、楯车、云梯、用来挖地道的铁铲……反正是各种手段齐出,看你如何抵挡!
以后金的军制而言,派出的每个步兵方阵有一千人,由五个牛录组成,所以就这第一波步兵方阵,就有整整五千人组成!
后金的军队编制和大明不同,就牛录这个作战单位而言,是属于军民合一的单位,入则为民,出则为军。
而在老奴时代每个牛录是三百丁,也就是每个牛录由三百户女真人的人家组成。
遇到战事则是三丁抽一,三户女真人就要出一个丁口作战,而像这样的国运之战,则是二丁抽一!更为疯狂!
这样算下来一个牛录就有150个甲兵出战,再加上辅助的披甲人和辅兵,这样一个牛录的出战人数约为二百人。五个牛录合计一千人!
而对六万后金军而言,第一波就出动五千后金军,近十分之一的兵力攻城!手笔不可谓不大!
至于老奴本人,则是在上千御林军的护卫下,也就是后金军中最为精锐的巴牙嘞兵的护卫下,押前观战的。
巴牙嘞兵是后金军中战力最强的军士,因为他们穿的盔甲都是清一色的水银白,属于最精良的那种,所以明军方面称之为白甲兵,也就是历史上清朝的护军和前锋营的前身。
而作为定海神针的老奴,就在这些精锐的白甲兵护卫下,在那杆高高挑起的金龙大纛下,骑着一匹纯白色的御马向前押上!
这样一直前进到了距离沈阳城门400步的距离(一步为1.5米,400步就是600米),老奴这才停下来观战的。
而这就是老奴一贯的作战风格……每逢大战必亲临战场!并且以身作则,亲临阵前督战的!
甚至老奴不仅自己以身作则,对此还专门发过一条公文,训喻手下八大贝勒和各大将领……
每逢大战,尔等宜监视军士攻战尽力与否……凡见临阵不杀敌、留后取财者、即以汗赐之四钺砍之!或以大礼披箭射之!
所以说每逢大战老奴必定亲临现场督战,是他一贯的作风。
当然正因为这样的一贯作风,在历史上的宁远之战中,老奴太过靠前,终于被狠狠挨了一闷棍!被红衣大炮打的负伤而逃的!
而这次拥有了全新战术的明军,外加火炮威力更胜宁远大捷那次,所以接下来等待老奴的是……
而随着后金军的步步压上,此时的战场形势是,后金三万主力在最后方备战,五个后金甲兵方阵,则作为第一拨攻击部队冲在最前面。
而老奴则是连同巴牙嘞兵,并连同之前五个督战的骑兵方阵,一字排开,在战场中间督战并压阵。
并且女真人这前、中、后、三路人马联系紧密,有任何情况都可以互相支援。所以布局不可谓不严密,毫无疏漏。
不过那只是相对于我军的老战术而言,而这一次嘛……
就好像此时城上的上万明军,在贺世贤等一干大将的带领下,早已经严阵以待了。
而等到他们看见代表老奴御驾的金龙大纛,居然不知死活的靠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