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把琴清送到了鸳鸯安排给他的屋子,然后自己就离开了荣国府。
不是贾琏不愿意在府里休息一下,而是他现在还有事情要完成。
按照他当初参与制定的计划,一切进展的都十分顺利。只要调通州大营的留守部队进入神京,一切就都可以顺利结束。
通州大营的主力跟随安东侯,军机大臣李现上了朝鲜战场,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通州的营盘中还驻扎着一支留守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也足够弹压被京营基本牵制住的叛逆。
贾琏知道,这次参与叛逆的力量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其中包括了一大批在永安年间和隆正初年得罪过天子或者说依附于义忠、义平两党的勋贵。
隆正天子的性子,他们都一清二楚。虽然仁宗去世后隆正帝没有报复他们,那是因为天子还没顾得上他们。等到北方的战事终结,南方的旱灾结束,今年的科举完成。做好了这三件大事,彻底坐稳了龙椅的天子一定会举起屠刀。
最重要的是,任何人都知道,这三件事如果没有意外,隆正帝一定会完成。
因为贾琏的帮助,隆正天子得到了荣国系勋贵的效忠,成功掌控了大郑军队。有三大京卫和九大边军的效忠,那些勋贵不觉得隆正帝有失败的可能。而江南本就多水,又有南海水师不断从南方运粮补给,哪怕是一年半载不下雨几乎都不至于出现什么问题。至于科举,了不起推迟到隆正九年也就是了。
所以感觉不到任何生路的义忠、义平系勋贵才孤注一掷的参与了这次义忠的谋反举动,尽管他们很清楚,胜算很小。但是如果不参与,那就一点胜算也没有。
本来,一张大网已经完全铺开,虽然白莲教是个意外。但是在这神京城中,完全行动起来的锦衣府足以压制住任何江湖门派。
那么,贾琏的不安来自哪里呢?
贾琏大大喘了口气,望了望通州方向。只希望魏国叔叔能够尽快率领通州大营的留守部队进驻神京,到时候应该就轻松了,自己也可以准备南下去金陵了。
真是天生劳碌命,贾琏自己安慰了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