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到暖房上,保温。”
“不用,到时候多多生些火就行了。”李青山回答的很是随意。
苏紫:……好吧,她是被自己现代的固有思维给禁锢了,觉得温室大棚就一定是那个样子的,其实人家也有自己的办法。
要知道在秦朝的时候皇帝就利用温泉四周的温度种植过反季蔬菜,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温室大棚,不过那个时候温室一般都是人工烧火,里面种植的多是新鲜的花卉,极少涉及蔬菜。
就算是种植了蔬菜,也只是看一眼就扔掉,皇帝是不会去食用的,他认为不时之物食之伤身,幸好这里没有这种说法,要不然她的温室蔬菜瓜果也要泡汤了。
既然有例可循,苏紫也就不去纠结了,随他们吧。
苏紫这里忙忙碌碌的,村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那就是春闱开始了。
这次李庆是冲着举人的位置去的,还没开始考呢,王氏就已经把自己儿子当成了举人老爷了,整天在村子里斜着眼看人,那不可一世的样子让许多人恨得牙痒痒,但是在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的前提下,倒是也没有人去得罪她,万一李庆要是真的考中了举人,得罪了王氏那就得不偿失了。
春闱的时间是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场,每场三天,共九天。因为要到府城去赶考,所以李庆要早早的出发,以免耽误时间。
这样一路的花费,到了府城的住宿,吃饭的花费,一路的打点,算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当然王氏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要知道读书本来就是一件很费钱的事情,笔墨纸砚,每年的束修,在农家能供出一个读书人,那全家都要跟着拼命干活还要勒紧裤腰带。
当然要是能一举成名,那回报也是极其丰厚的,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就算生活清苦,能够供应一个读书考科举的,全家也是寄予厚望的。
王氏这次就是想着让同族的族人,李庆的叔伯等人赞助一笔银子,要说她家里还是有些积蓄的,但是她就是想趁此机会让别人出出血。
王氏想法很美好,但是别人也不是傻子,凭什么你儿子去科考让我们出钱呀?到时候跟着享福的是你们一家人,我们还是照样种地干活,什么好处都没有,凭啥还想让别人出银子?
李庆有一个叔叔一个大伯,都是老实人,但是家里的婆娘那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李庆的爷爷奶奶觉得儿子太老实的容易吃亏,于是在挑选儿媳妇方面那是专拣着厉害泼辣的挑,王氏就是一个。
人家泼辣是泼辣,但是最起码讲道理,王氏那是蛮不讲理,李庆的父亲李根生为人老实木讷,在家里完全没有话语权,被压制的死死的。
所以在王氏怂恿着李根生去到哥哥弟弟家里要银子的时候,他虽然觉得不妥,但是也不敢反驳王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