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帝自己就曾以化名参加过春闱,深知“号舍”苦寒难挨,所以登基后便将春闱时间往后推迟了将近两个月,
一般是四月初八开考,到了五月初一就能放榜,五月初六是殿试,五月初八殿试放榜。
四月初八这一天,侍书、侍画、孟丽君和梁谨等人将杨致远父子送到考场门口便回去了,约好了三日后接他们出闱。
进场要经过几道关卡检查,一道比一道更严格,就是为了防止考生作弊。
安安给他们带的方便面也都被掰开了检查,还有蔬菜包和酱包。
检查的人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但看看也藏不下小抄之类的便放行了。
二人找到自己的堂号,对号进了“号舍”。
说来凑巧,两人竟是面对面的位置,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
进了“号舍”二人才对传说中春闱的辛苦有了具象的认识。
考生一人一间“号舍”,里面空间狭窄,说是考试,倒有点儿像坐牢。
里面安置有桌子、小凳、搁脚板、枕头、蜡烛、烛台、盆儿、水桶、恭桶等物,真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春闱断断续续需要考三场,每场三天,算下来一共是九天时间。
考生每三天的吃喝拉撒睡都要在这一方小小天地里,考验的不仅仅是才学,还有考生的体能。
一切准备停当,考官宣布可以启封考卷,考生们便都埋头答题,整个考场内鸦雀无声,只偶尔听见一两声咳嗽。
许是全神贯注答题的缘故,他二人几乎忘却了时间,等到觉得腹内饥饿,一抬头竟发现已是薄暮时分。
于是便点上风炉煮了一壶水,又按照安安的说明煮了方便面。
酱包和蔬菜包刚被热水冲开,一股鲜香直冲鼻子。
这香味如此霸道,甚至都让一些考生停下了笔,吸着鼻子寻找着香味传来的方向。
要知道在这样的条件下,富家子弟也就是带个人参提神,再带几样精致的点心。
条件不好的考生也就是带些干粮烧些热水,凑合着充饥。
想不到“号舍”中居然还能有这么鲜香的吃食,不但众考生,就连监考的几名考官也走过来查看到底是哪里的香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