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棋开得胜(上)

天之下 三弦 5240 字 3个月前

“请进。”壮汉招呼他进入。

屋里只有两个棋盘,一个围棋,一个象棋,没有其他人跟家具,这屋子空得不像有人住。

壮汉指了指棋盘:“您先请。”

谢云襟觉得古怪:“你家主人呢?”

“主人不会过来。您下棋,我去听主人吩咐,回来应子,就这么隔空下棋。”

这又让谢云襟燃起希望,对方如此神秘,定然大有来头,不出面说不定是怕输了丢脸。他于是道:“我猜你家主人定是大有来头的人,我若赢了,有个不情之请。”

“我希望能见你家主人一面。”

他想,如果这人是亚里恩一派的贵族,直接要求对方让自己进入祭司院可能会被拒绝,他需要深谈,说服,甚至条件交换。

距离夏至只有二十天,他很急,也就是在这时候,他领悟出一个道理。

越焦急的时候,越要放缓步调,沉下心来。

壮汉没有给他保证,只催促他落子,谢云襟决定用奇兵应战,用极为偏门的九尾龟开局,又在围棋棋盘左上三三路落子。那人离开小屋,片刻后回到屋中落子,先占星位,对兵应局,看手势确实不会下棋。

谢云襟非常专注,这是他最为专注的两盘棋,赢了就有机会见到与他下棋的人。只要进入祭司院,就可以打听入关的方式,他会尽力成为火苗子,回到关内。

他还是想见父亲,问他为何这么狠心,还想见大哥,那个什么都有的大哥。

车六平五,上路六三。

对手的棋势相当温和保守,谢云襟专注回应,有点抓不住对方策略。

象棋、围棋两种棋道并无高低之分,然则围棋是子越下越多,象棋是子越下越少,象棋子分高下,围棋每子均价,象棋重协同合进,围棋重大局夺势,两者之间差异颇大。

若说围棋是大势上的角逐,象棋就是战阵上的搏杀,搏杀就要狠,要抢先。谢云襟发起抢攻,围棋那边则可稳中求胜。

他步步进逼,希望逼对方乱阵脚,正当他兑子争先时,对方忽在围棋上发起攻击,逼他不得不分心应战。

他还行,虽然对方棋力颇强,但他认为这并非不能战胜的强敌。可还没堵住对手围棋上的攻势,对方已经在象棋上发动反击。

围魏救赵?谢云襟沉思,一边巩固住入位边角的地盘,一边应付对方在象棋上的强硬攻势,几轮兑子后,他发现自己陷入了劣势。

他立即在围棋上发动猛攻,抢夺中央腹地,但对方守得异常稳固。

谢云襟不禁陷入沉思,忽地发现一件事。无论他思考多久,每回对方回去传讯再回来的时间都一样,也就是说,他的对手每回思考的时间都一样长——或者说一样短。

自己的攻击从没令对方窘迫过?

他从没见过这样的棋道高手。

谢云襟很聪明,还有些骄傲,但骄傲没让他昏了头。聪明不等于棋道上的天赋,棋王必定聪敏过人,但最聪敏的人未必是棋王。

博弈之道,聪明只是入门,天赋是工具,钻研才是正经,一个人只靠聪明能击败的只有没真正钻研过棋道的普通人,遇上钻研多年的国手或有天赋的人,想靠着聪明取胜是痴人说梦。

莫非自己的张扬引来了真正的棋手?不太可能。无论围棋象棋,其中一项就已经穷究不尽,这人两头下棋,最少有一样非他专精,自己还有机会博个一胜一败。

得找到对方较弱的一项,从方才的状况看,对方在象棋上失了一先才在围棋上争抢一城,象棋或许就是他的弱点。谢云襟专注心力在象棋上角逐,攻势凌厉,围棋则采取守势,有时甚至忍让,回避争端争取时间,务求取得象棋胜利。

他的攻击没有奏效,几轮猛攻后,仍是取不得一先以上的优势。此时象棋已至尾局,是最后的拼杀,只要走错一步就是败局,而围棋也已退无可退,势必正面交锋。

不对,必须岔开对方心力,谢云襟想,得让对方花更多心力在围棋上,才能在象棋上无暇分心。

他不应对手的攻击,在其他角位点火,在棋盘上的三处同时发动攻势扰乱对手,然后专注应付象棋最后几手。

起码先赢下一盘,等对方心乱,回到围棋上争胜仍大有可为。

然而最后几轮攻杀谢云襟即便拼尽全力,自认没有犯错,却已看到结果。

“我家主人说是和棋。”那壮汉问,“您怎么想?”

谢云襟只能点头。最叫人生气的是那名代下的壮汉没有因为终局搏杀而进出稍缓,他觉得对方还没尽全力。

既然象棋已经和了,围棋就不能输。才到中盘,还大有可为,谢云襟一边巩固地盘,一边收拾他留下的烂摊子——之前到处放火,现在得一一收回。

这盘棋下了很久,谢云襟察觉到自己好几次都超过应子时间,但对方并不在意。他开始觉得这盘棋自己也会输。

不能就这样认输,输一块羊皮不算什么,但再也见不着这位大人物,且一个战败过的棋手就再也无法引人注意,那名贵族少年经过时也未必会留意他。

能不能进祭司院就看这盘棋了,如果赢不了……

他忽地看到个机会,左下角竟然出现了极为罕见的“脱骨”棋形。

“你记错了吧?”谢云襟说道,“确定下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