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攒实力意味着,一旦到了爆发的那一天,又是一场人肉磨盘一样的大战。
战斗双方从上百万人的大兵团,变成了小股侦查部队和巡逻队的战斗。
第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虽然我们战果颇丰,但是本质上并没有给敌人沉重打击。
于是志愿军将前沿的主力部队沿着纵深配置,主力在后面,前沿跟着敌人接触的只是小股部队。
不过,我们这里附近,已经有主力部队被抽调走。现在整个西线战场,只剩下人民军的部队和19兵团,其他的部队都被调走了。
很明显,志司总部正在谋划一次大规模的进攻。第一阶段的进攻我军并没有重创敌人,兴师动众不能无功而返,宝剑出鞘就要饮血而还。
而敌人似乎也觉察到了我军异常的调动,因为他们以往的经验来看,中国军队一旦沉寂下来。就会在接下来的几天之内,让十万大军突然出现在上百公里之外的另一处战场上。
尽管美军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中国人到底是怎样做到几十万部队悄无声息地行动,并且不被发现。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在挨打中总结出来这些经验教训,再失败中找到我军的特点。
战争双方都在包扎伤口,都在进行重新的集结和部署。谁都知道,先一步发动攻势就会对接下来的战局有利。
联合国军已经没有多少纵深可言,如果接下来的战役中, 再次失利。
那么十六国联军和南朝鲜军将再一次面临,被压缩在狭小的釜山防御圈,被动挨打的局面。
只不过,这一次进攻的将不再是兵力不足、战术僵硬的北朝鲜部队,而会是灵活并且凶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联合国军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尽全力重新集结部队。
而中国军队更加明白这个道理,针尖对麦芒,双方的枪口都互相怼在脑门上。这个时候,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志愿军的最高指挥官更加明白,抢先进攻是唯一能够在敌人海陆空一体化的优势下,抢到一点点主动权的唯一方法!
这个时候,仅仅完成少量补给的志愿军,先动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