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它债务未结清的吗?”
债务是后世常用的伎俩,某个企业估价700亿,等交易款到账后,才告知企业还负债1400亿,既然收购了企业,企业债务当然也跟着转移,精明一世的白头鹰就被阿三的这一手恶心过,朱雪峰不得不防,没有啥事是昂撒人做不出来的。
“没有,这条会写进合约,现在香江都是四大洋行的地盘,他们虽然利益争端不少,内部还算沟通交流正常,互相的债务还是比较清晰。”
晚饭后,清洗完毕的朱雪峰正在书房查看资料,汇丰的评估很详细,林林总总全都核算过,还是挺专业,香江这块地方,汇丰的评估报告还是很有权威性的。
“做的不错,这合计也就六百多万美元,怡和洋行哪来的底气开价九百万?现在就拖欠三个月工资了,咱们不接手它还得亏下去。”
现在和后世李首富接手时情况有些不一样,李首富接手时,船厂和岸上的设施都已经迁走,不涉及工厂设备和固定资产以及工人安置的事,所以在十多年后还能以三千万美元拿下其中的和黄埔船坞。
现在的六百多万美元的购买力可不是十几年后的几千万美元可以比拟的,十几年后的香江,经过六七十年代的快速发展,聚集了足够的财富,尤其是无数华人富豪脱颖而出,现在在香江,能掏得出六百万美元现金的华人还真没有,也就是说,只要其它洋行不插手,朱雪峰的收购没有竞争者,这些消息都比想像中的要好。
邬倩倩笑了,“还不是两家洋行见有人接手,想大宰一笔,谁让咱们现在名气大,东方航空公司的风声一露,都觉得东升公司是块肥肉,想着咬一口。”
“和对方初步接触过没有?你觉得多少能拿下?”
“对方只是报了个价,我不想让他们觉得我们很迫切,也就没再联系,要不是老爷你发过话,贵点就贵点也要早点拿下,按我的想法,就是拖他几年,一是船厂受不了,再一个,按老爷预计的,还有三年房地产会出现大萧条,到时候估计再少一百多万也可能拿下来。”
邬倩倩说的很有道理,从纯商业上来说,三年后拿下来最合适,至少能省几十上百万美元,可朱雪峰有别的想法和需求,真不想等,考虑了一会,还是决定先拿下来。
“明天上午安排去看一下现场,关键看看船厂和船坞,要是设备还能用,还能继续造船,就吃点亏拿下来,要是船厂没有价值,咱们就不要,只要岸上的地盘。”
邬倩倩显得有些为难,“老爷,两家洋行都说了,打包一起处理,不单独买地皮,而且听说港府的意思也是这样,想要这块地方,就得承担两家船厂一千多工人的工作,还得解决债务和拖欠的工资。”
朱雪峰知道,港府这是想解决这千人的就业问题,工资都拖了三个月,再不处理准保要出乱子,这个才是港府最关心的,至于洋行开价多少和它没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