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逛庙会

几个小丫头受到小妹的感染,不知道啥时候开始,一人拿着一个糖人舔上了,还互相交流比划一下,谁的更好看。

不知不觉到了海王村了,这里更是热闹,庙会向来是风味小吃的大聚会,这里基本上老京城的这点玩意都聚齐了。

驴打滚、豌豆黄、年糕、灌肠、卤煮火烧、炒肝,到处是热气腾腾透着新年的喜气,走了一路了,这些看着就香。

不远处搭了好几个戏台子,唢呐声声、锣鼓咚咚,这是有戏曲表演,有专门赶庙会来表演挣点小钱的,也有纯票友来凑个热闹的,不一而足。

几人正吃着灌肠,这玩意就是主要是淀粉,加了红曲水和豆腐渣,蒸熟了用猪油一煎,再撒点盐水蒜泥,用个竹签一扎,外焦里嫩的,倒也别有风味,后世也没少吃过。

一群人在下面聚着,听上面咦咦啊啊的唱上老半天,底下一阵叫好,等不及人家托着盘子过来,各种打赏满天飞舞,劈头盖脑的砸向舞台,感情直播打赏是受了这个的影响,当然也有白听了走人的,不过老京城人早习惯了这个,打赏的人不少。

台下表演的也不少,最简单的就一个人,拿了两个条凳,变着花样的在上面耍,时不时还来个一字马,看着四十来岁的汉子大冬天的一身短打,喝彩声和打赏也是连绵不绝。

耍幡的看得大家一阵阵揪心,玩吞宝剑的、假人摔跤的各种表演在这里汇聚,几人也是端着小吃,不停的赶场,打赏也扔出去了好几毛。

庙会的表演请了不少天桥的真把式,看着过瘾,节目完了,捧场的不少,大过年的兜里多多少少都有点闲钱,人家大冬天这么卖力表演,不捧个场说不过去,毕竟厂甸庙会又不要门票。

走到村口,到最后一家店里看了看,这个店每年庙会的时候都会被租出去,变成一家风筝店,多少年了,和另一头的风筝店一东一西,遥相呼应。

一排排的风筝,都画着各种鸟和昆虫,画得惟妙惟肖,还有大个的蜈蚣风筝等等,都是老手艺,几人忍不住又买了几个。

一条紫红色的横幅分外招眼,厂甸大葫芦五个大字招来了无数的孩子。

这玩意也算厂甸的招牌了,一米多长的大糖葫芦,可是孩子们的最爱,拿在手里,老带劲了,其实要的就是这一米多长的范,味道倒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