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常有用的全新发现。
同时……在整个碳纤维领域,也会引发一场地震。
最少在顶尖碳纤维材料方面,不会再被国外垄断了。
顶尖的碳纤维材料,也是被国外禁售的。
这边研究成果出来后,就开始研究量产方案。
相关的生产授权,依旧是授权给于正杰的「亿泰材料」,相关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等,目前都开始研究和改造。
一旦这种强大的碳纤维材料生产出来,能够量产、大量生产。
顶级碳纤维领域,「亿泰材料」就能占据一席之地。
哪怕是徐睿之前研究出来的碳纤维材料,不算非常顶级,不能用在航天航空领域。
于正杰他们这些股东,靠着自己的人脉,也拿到很多订单,年营收能达到10亿左右。
如今再从徐睿这里,拿到全新的碳纤维订单,甚至可以说是顶尖的碳纤维。
生产制造工艺是有些复杂,但是能克服……哪怕前期产量很少,也有人包圆。
一旦能真正量产的时候,就是打开印钞机赚钱的时候。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一旦有某项技术被华夏掌握之后,都能给你弄成白菜价格。
顶尖碳纤维方面,「亿泰材料」会把价格打下来,也不可能弄成白菜价。
比国外那些碳纤维巨头公司的价格低是肯定的。
更何况……顶尖的碳纤维材料,比如可以使用在航天航空领域的顶级碳纤维,是禁止向华夏供应的。
能大大降低战斗机的重量!
同时,国外有种碳纤维材料,还能大大降低雷达的检测,打造出来的隐形战斗机,整个十几米的战斗身上,仅仅只有一个扑克牌大小的面,可能会被雷达检测到。
此类用在隐形战机上的碳纤维材料,是想买都买不到,
徐睿这边带人研究出来的碳纤维,可能还达不到这种要求。
后续研究展开,这种可以用在战斗机、侦察机、隐形战机方面的碳纤维材料,都能攻克。
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nature》也就是自然,全球影响力最大的期刊之一。
复大材料实验室整理好碳纤维方面的论文,选择给《nature》投稿。
具体什么时候会公布就不得而知了。
能不能通过审核都不确定。
《nature》的影响因子很高,一般的研究发现,他们根本不会在乎,有可能会被退稿。
……
徐睿这边还没有等到研究成果公布。
于正杰通知徐睿,「亿泰材料」这边已经能生产新研究出来的碳纤维材料。
目前产量不是很高,一年可能也只能生产几吨的样子。
不要觉得几吨很少……确实是有点少了。
哪怕碳纤维材料的质量很轻,几吨的产量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