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

雪媚娘 这碗粥 2394 字 9个月前

四年后。

“孟老师,再见。”

说话的是一个中年女人,她跟着孩子的称呼喊。

经朋友介绍,她聘请这位孟老师过来当家教,她听说,朋友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于是对他很客气。

十一月底,温度不是太低,不过乌云压下来,漫天阴晦。

女人吩咐保姆:“给孟老师拿把伞,送他去外面。”

“谢谢。”孟泽转身。

保姆亦步亦趋跟在他后面,到门口,弯着腰送他:“孟老师,再见。”

这一片是富人区,一座小岛,不通地铁,公车线路少,黄昏时分,路上行人只他一个。

他不疾不徐,也不担心自己要错过公车,慢条斯理,一路赏景。

他无聊时,喜欢听时间的声音。

“滴答”,“滴答”。

外公家的老旧时钟,数着日子,数着日出,数着日落,数着春夏秋冬,数了一年又一年。

除了电池没电,沉默半天,其他时间,秒钟摇着尾巴:“滴答。”

孟泽自己还没长几岁,却来给中学生当家教。

凭着一张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他在富人的朋友圈炙手可热。

他有规矩。

成绩中等的不教,他只教差生。

家长都不知道,请他过来是表示自己的孩子太笨,或者还有进步的希望。

孟泽把长柄伞当拐杖,借力行走。

一个拄着真拐杖的老人蹒跚而来,见到孟泽,他拄拐杖的那一只手格外用力,步子加快。

“你好。”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纸,“能不能帮我看一看这上边的地址是哪一幢楼?”

这边都是晚清时期的洋楼,有的自己挂了名号,老人见孟泽没有第一时间开口,又说:“我以前都是坐车去,今天出来散步,绕来绕去,迷路了。”

老人要去的这里,正是孟泽刚刚出来的那一幢楼。

孟泽:“沿着林道一直走,左拐再右拐。”

老人眉开眼笑,转身走两步,突然想起来,自己曾经见过这人,似乎是……

“你是孟老师吧?”老人连连夸赞,“有学识,人品好,我孙子说,你是大学生?希望我孙子和你一样,考上理想学校。”

显然这位老人不清楚状况,误以为叫“老师”的一定是高学历。

孟泽向前慢慢走,他坐到公交站的休息椅,他想要摸烟。

想起老人那句“大学生”,他的手顿住,转而从另一个口袋拿出一片口香糖,拆开包装纸,含在嘴里。

当年,孟泽收到录取通知书。

王南岳不放心,打电话提醒:“你父亲未来几年在哪里过,全看你的选择。”

孟泽把录取通知书放在角落,不拆封,落灰了。

第一个发现孟泽没有上大学的人,是龙正初,他很敏锐:“孟泽,你是不是

闯了什么祸?”孟泽留在快餐店打工。

国庆假期,冯天朗到这里来用餐,他以为孟泽是放假兼职说:“跟你比起来,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孟泽:“坐着吧,一会儿我送餐过去。”

冯天朗怪不好意思的,孟泽的分数,他是望尘莫及,结果他坐在这里,是孟泽来服务他。

孟泽一手搭在对面的椅背:“你知不知道李明澜去了哪里?”

“不知道啊,周璞玉跟李明澜联系最多,但是找不到人,而且她手机号突然注销了,我们都担心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她住哪里?”

冯天朗摇头:“只听说在什么街道。”

孟泽在问之前就猜到答案。

他有时告诉自己,不是李明澜不愿意见他,她是不能。

冷静下来,他嗤笑,什么找不到人?根本就是李明澜自己躲着。

哪怕找遍全世界,她自己不乐意,谁也找不到。

她发脾气就不理人,任性又可恶。

寒假时,孟泽遇到一个到快餐店做作业的学生。

孟泽一眼瞥见作业本上的题目,立即算出答案。

学生皱着眉,撅着唇,绞尽脑汁,好半天,用笔在草稿纸上画了无数的圆圈,迟迟寻不到答案:“啊,数学,太绝望了!”

像极了李明澜的口气。

孟泽:“a选项。”

学生抬起头:“你怎么知道?”

孟泽收起托盘,走了。

第一天,学生领着他的家长进来快餐店,指着孟泽说:“就是他,一眼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