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 致知

应付科举的文章,做的再多也于人事无益。肖瑞云可不觉得谢拾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人生目标只有科举的读书人。他建立的「致知社」想来也不同于一般文社。

谢拾果然反驳道:“当然不是。”

既然决定结成文社,哪怕起初是一时兴起,事后谢拾当然有好好考虑文社发展。

考虑过后,谢拾的决定是:

“……咱们可以共编一册《致知集》,仿朝廷邸报,每半月或一月汇总彼此所知所学。”

此话一出,几人都愣住了。

他们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思路越是梳理越是流畅的谢拾却滔滔不绝说了下去:“阅读典籍的感悟,涉及时文制艺的心得,偶有感触所作的诗赋文章,学习大齐律时发现的特殊律例,遇到的术算难题与有趣解法,哪怕只是在尊经阁发现值得推荐的好书……凡有所得,大家尽可交流。”

“……最后,咱们再将经过交流整理的有价值内容汇总起来,变成《致知集》。”

谢拾想起在梦中见过的那些半月刊、月刊、校报之流,露出个满怀憧憬的笑容。

“……由大家亲笔写就的《致知集》,不仅方便交流彼此所得,还会记载我们每个人的进步,将来「致知社」超越「横渠文社」时,或许《致知集》亦随之名动天下!”

才结成大猫小猫二两只的文社,就笃定将来要超越「横渠

文社」了,几人不得不说谢拾一句——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茶楼与戏院于一体。若说勾栏瓦舍面对低端市场,光顾者以市井百姓以为主;明月湖的歌台舞榭面对高端市场,宾客以文人墨客为主;那么登云楼就是二者合一兼而有之,可以说是雅俗共赏。

最重要的是,其背后的东家就是肖瑞云。这是当初肖家二老分给他的家产之一。

他又顺便邀请了姚九成二人。

谢拾不由感慨:“庆之这回可是给了我好大一个惊喜,想不到你动作如此快。”

要知道二月初他才将“凭虚客授权改编《神仙志》”的好消息转告肖瑞云,结果这才一个多月,他不仅将小说改编成剧本,还找好了戏班子,就连戏剧都排演完毕了?

……看得出他对《神仙志》是真爱了。

至于半个月后的首演?谢拾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多谢庆之,我定如约而至。”不仅他自己要去,他还要写信让全家人都来看。

谢拾心中念头转动飞快。

……二姐如此期待自己的话本登上戏台,若是错过首演,定然十分遗憾。还有家里人,既然不再瞒着他们,正好二姐也不方便单独外出,不如大家一起来罢?正好可以一起见证《神仙志》戏剧首演。

……半个月的时间完全来得及。

从前家中拮据时,谢拾不会如此做。但现下手头既然宽裕了,相信家里人不会介意奢侈一回,毕竟是二姐值得纪念的日子。或许许多年之后仍是一家人珍贵的回忆。

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信中动用二寸不烂之舌说动谢大有和老徐氏——年纪大了的二老俭省了一辈子,对孙子倒是舍得,对自己却是万万不肯大方一回的。

……嗯,看完了戏,顺便还可以带大家逛一逛府城,将从前有过的念想一一化作现实。

如此想着,谢拾逐渐入神。

他唇角的弧度不知不觉上扬。

“……知归!知归!”

肖瑞云连唤两声,才让谢拾回过神来。就听他问:“你可还记得我说了什么?”

谢拾茫然反问:“什么?”

不得不说生得好的确是一种优势。当小少年瞪着一双黑漆漆圆溜溜的眼睛茫然看来时,肖瑞云实在无法因他的走神而生气。

他又重复一遍:“……我说我前些天在信中邀请凭虚客一起来看首演,可惜至今不曾得到回应。知归你可否替我一问?”

话音落下,他就见小少年原本因茫然而瞪圆的眼睛瞪得愈发滚圆,只是那双漆黑的眼眸里茫然尽数消失,化作满满的警惕。

“你与凭虚客互通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