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十七次直播①

贾府里,贾母老太太拒绝了甄家寄顿财物的请求,但也告诉甄家,甄家这些年与贾府往来,送的那些厚礼,贾府还都留着,不日就将尽数送到户部去,抵补甄家在官账上的亏空。

甄家来人叫苦不迭,她们可是宁愿贾府将这些礼品都收着,将来等甄家慢慢缓过劲儿来的时候再还给他们。

但贾母是一片真好心,甄家人也不能说什么。

史家那边,有贾家与王家一起作保,归还亏空的时限被宽限到三年,且这三年里,史家不得买房置产、买卖人口。两位史侯各处求告无门,欲哭无泪。

唯有一件好处,卫家没有悔去与湘云订下的亲事,而且还放出话来,说,哪怕湘云没有一文钱嫁妆,只身嫁过来,卫家也不会嫌弃半分。

贾母老太太听说,倒是生出几分感动,当即表示,会用自己的体己赞助湘云一份嫁妆。除了贾家,林、薛两家听说了,

也都表示会为湘云添妆,就连湘云熟识的南安太妃,也难得大方出手,赠了湘云一份厚礼。

贾母院儿中,凤姐坐在贾母下首,正抓着一把算筹。旁边是探春执笔,在计算已给湘云凑了多少妆夜。

"云儿总算是不会嫁不出去了!"老太太听了计算的结果,总算舒出一口气。

除了邢王两位夫人、三春、凤姐之外,李纨今日也在,陪笑道:“史大姑娘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哪有不拉扯一把之礼。"她这次出了二十两银子的体己,为湘云添妆,已是破天荒,连凤姐都有点看不过眼,让李纨“收着”,李纨还是坚持要给,于是便这么着了。

"对了,还有东府。阿凤,快使个人,问问珍哥儿媳妇,她们婆媳两个各自要出多少。"凤姐立即使人去了,不多时,尤氏命一个婆子来回话,也出二十两。众人:……?贾母一时愣神,竟没说出话来,一会儿看看寡妇失业的李纨,一会儿又看看尤氏遣来的那个,满

脸赔笑的婆子。

"老太太,真怨不得我们奶奶,如今我们府里也着实艰难得紧……"

这婆子是个能说会道的,见到贾母脸色不善,连忙解释:早先贾敬在城外头设了一间“丹房”,如今这丹房的规模越建越大,已经不止是个丹房,得算是个厂房了,出产各种大棚薄膜、透明亚克力,全国独此一家。因此宁国府有不少现钱都被贾敬抽去建那丹房去了。

“另外,就是珍大爷近日请了各世家弟兄和富贵亲友来比较射艺,天天在府中射鹄子,还有彩头。来到都是世袭公子,人人家道丰富,所以珍大爷特别命了厨房,每天宰猪割羊,屠鹅戮鸭,好似临潼斗宝一般,都要卖弄自己家的好厨役好烹炮,还时不时要赌个酒东1。我们奶奶每每要劝,却总是被珍大爷唬回去,说是爷们的事,让她少管……"

那婆子见贾母脸色越发阴沉,也面露难色道:“我们奶奶实在没法儿了,若是嫌少,只能求老祖宗先垫上些儿,等这一阵过去,我们爷消停了,手中渐渐宽敞时,我们奶奶再给老太太还上。"

贾母一听:话都说成这样了?

她只得挥挥手:“那我替你们奶奶先垫上,一家人,也不用说什么还不还的话。”那婆子如蒙大赦,忙行了一礼,抹着汗就回去了。

贾母却越想越

觉得不对劲,忙问凤姐:“你说你珍大哥哥每天邀人来家中习射,究竟是在捣腾什么?"

凤姐摇头表示不知道:"老太太放心,回头我让我们爷去打听打听。"

贾母“嗯”了一声,坐回椅中去,忽然又支起身子坐起来,问凤姐:“你说,这‘较射’,和‘射圃’那两个字有没有干系?"

院中的人都傻了,没曾想到老太太竟这么能联想。

不过,天幕比老太太更能联想:天幕当初可是将“射圃”与帝王的“木兰秋狝”联想到一起去的。

凤姐脸色有点儿白,显然也猜到宁府近来的拮据与这“较射”之事有关联,可能不仅仅是厨房的用度和赌酒东的关系。

她强自镇定,对贾母道:"到时让琏儿一并问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