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大队集体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是非常可行的,而且还对培养社员的集体意识很有益处。
不久厂房盖起来了,原来小溪边那块空了不知多少年的干草地就变成了一个加工厂。
大门口的牌子上写着“红星大队农副产品加工厂”。
白色的木牌黑色的大字,是镇上一个专门做牌匾的老工匠的手笔。
当年,因为这个加工厂,老书记被镇上和县里请去参加了好几回发展集体经济经验交流会。
现在大队会议室里还挂着二面交流会的“先进集体”锦旗。
几年下来,在懂轩晟的建议下,红星大队又建起了茶园和茶叶加工厂,因为懂轩晟说红星大队有几座海拔适合种茶的山。
再后来,他又说这里农民家家户户都养猪,大队可以建一间育猪场,为本大队和周边的农户提供猪仔,育种技术可以请求县畜牧局的技术员帮忙。
在懂轩晟的提议下,红星大队陆陆续续建立了六个大队集体企业。几乎每户社员都有人进了这些工厂当了大队集体企业的工人。
现在这些企业还在,效益都不错。红星大队的社员除了种田地的工分外,还有工厂上班的工分。
在年底分红时,每个家庭都有现金进账。这在其它大队是很少见的。
几年来,红星大队的男孩子早早就被定了亲,女孩子们也只愿意嫁在本大队。
现在,大队社员中,很多是亲戚,有的是亲上加亲,关系非常复杂。
这个懂轩晟为大队做了这么多,自己却仍然只会放牛。四十多岁了,连个老婆都没有。
前年有女社员给他做媒,但他没同意,都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杨绍基越说越生气,是恨铁不成钢的那种生气。
一个人可以为集体做这么多的好事,也该为自己做些事了,至少老了也需要有个依靠。这个书呆子却什么都不懂,只会放牛,你说这学问有什么用。
李建军一路听着,也插不上话,不知不觉到了菜地。李建军想师傅讲得这些只是表面的东西,这个懂轩晟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什么时候自己有机会去找他一下。
中午,三个小学老师都回家吃饭。李建军主动提到了懂轩晟。老三杨新政说了个事。他同学的父亲在公安部门工作,他听父亲说过,懂轩晟是从一个神秘的地方送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