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苏念看来,子婴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而已,他一不是始皇嬴政的骨肉血脉,二来他是在大秦即将灭亡之际临危受命当上了皇帝,如今才继位没几天。
所以刘邦与项羽想要杀掉子婴的想法也应该没那么强烈吧。
在项羽军营中好歹待了那么长时间,苏念觉得说服项羽应该不会太难,不过一个要进入咸阳城的会是刘邦,他觉得说服刘邦要更重要一些。
刘邦一路从彭城攻城拔寨,到达函谷关时,原本的3万兵力已经壮大到了10多万。但是这10多万人又在函谷关折损相当严重。不到十天的作战下来已经死伤数万人了,而函谷关依旧没有被攻破的迹象。
刘邦为此愁眉不展,明明项羽已经将王离大军击溃,章邯开城投降,大秦已经没有任何生机了,为何秦人还会如此顽强的抵抗?
这一点是刘邦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的,在他看来秦二世昏庸无能,软弱不堪。早些投降谋一条生路才是正途,为何会如此拼死抵抗呢?
函谷关地势过于险峻,即使是白天都难以有些许进展,更遑论是到了夜晚。为了避免夜晚有更大的战损,刘邦只能在夜里偃旗息鼓。
他对于突然造访的苏念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就连张良都对此人推崇备至,难保苏念会不会有什么破敌良策?若有良策则可以避免在函谷关造成更大的损失。
忧的是苏念之前一直都是在项羽帐下的,此次是不是代表着项羽过来的?若真是如此,那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现在面对着易守难攻的函谷关,兄弟们依旧干劲十足的原因,不就是因为楚王的那一句先入咸阳者为王吗?
毫无疑问,项羽肯定是不想见到这一幕的。难道苏念是为了此事而来。
“我们整整10多万人,眼下却被一座函谷关给挡住了,真是让苏先生见笑了。”
“刘将军哪里话,函谷关本就易守难攻,而且过了函谷关之后将会是一片坦途,再无人可阻挠将军抵达咸阳。”
听到苏念这么快就提到了咸阳城,刘邦脸上表情依旧不变。心中却已经有几分了然,看来苏念真的是替项羽来的。
他一面让人去将张良请到此处来,毕竟张良和苏念的交情非浅,有些话让张良去交流应该比较容易一些。
另一方面刘邦直接了当的说道:“这函谷关就算再难打,我们也是势在必得,为什么呀,还不就是去年楚王在彭城王宫的时候所说。苏先生不妨想想,我一介平头百姓竟然也有称王的一天,那是我老刘家祖上冒青烟,这机会我不能放过啊!”
其实在苏念看来,刘邦的确是应该激动。毕竟这是理所应当的事,虽说刘邦可能是占了一些便宜,但这也不能怪他。若不是范增对项羽没有信心,认为项羽无法轻易的战胜秦军。也不会特意派出刘邦带三万人马一路向西进攻。要知道当时在楚王宫的那些人眼中,刘邦的处境要比项羽更加危险一些。没有大利益,谁会甘心去冒大风险?
如果没有先入关中者为王之约,刘邦怎么可能会接下这么危险的任务?
所以现在看来刘邦是占了便宜,可说到底这事怪不到刘邦头上。
不过这又怎样,就算苏念认为刘邦称王没什么不妥,可现在的形势确可现在的形势却是项羽不想让刘邦称王,子婴也不想让刘邦称王。甚至就连当初提出这个约定的范增更不想看到刘邦称王。
既然刘邦没有拐弯抹角,苏念也就有话直说:“将军,你觉得你会是项羽的对手吗?”
“此话何意?对手?苏先生此话何意?我是不是项羽将军的对手有什么关系?我们是兄弟,不是敌人。”
苏念其实是和刘邦打过几次交道的。当年在薛城时初见刘邦,刘邦会为了区区三千兵力,故意挤出眼泪向项梁示弱求助,刘邦是一个相当懂得审时度势的人。就算刘邦再想称王,可自己的那一句话就足以引起刘邦的疑心了。
果然,苏念话音落下不久,刘邦便有些急切的说:“苏先生是来传达项羽将军军令的吗?我和羽将军之前一直都以兄弟相称,先生有话不妨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