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友今年的利润很可观,盈利的年份它会有一笔可用于油厂的基础建设的款项,如果以长友油厂购买电子显微镜用于支持油厂的“技术开发”的名义,苏叶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去港口接机器了。
“陆厂长,我现在需要你的帮助。”
苏叶把自己近期要购买一台电子显微镜的事情告诉了陆厂长。来之前苏叶已经揣好一肚子的策略,说服陆厂长答应这件事。事急从权,她必须要买显微镜,陆厂长是不答应也得答应!
谁料陆厂长听完,深思片刻答应了,“没问题。机器应该不小,肯定要用汽车运输。我让杨副和司机跟你去港城接货。只是我想去见一见这位阮儒良老师。”
一台显微镜价格不菲,何况它是德国最前沿的尖端科技产品。苏叶要搞到这么新的显微镜显然不容易,他恐怕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这是自己儿子“搞”来的机器。
陆厂长特意去了上沟村考察,发现他们真的种了一片红薯地,阮儒良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实验器材。现在还没有到红薯收获的季节,地里新挖出来的红薯已经有两个巴掌大,正摆在阮儒良的桌子上。陆厂长心里暗想:这位阮老师确实是个有本领的人。假如地里的红薯都像桌上的这么大,产量岂不是要翻一番?
他顿时理解了苏叶帮助他的缘故。
他看着这间简陋的“实验室”,不禁脱口而出:“阮老师如果有其他方面的困难,油厂可以给你提供帮助。”
阮儒良热情地感谢陆厂长,双手用力地和他握手:“没有别的困难了,其他的我们都能解决,只有这个仪器确实名不正言不顺。多谢陆厂长帮忙!如果油厂以后需要研究花生油料,我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苏叶告诉他现阶段如果用油厂的名义从事研究活动,更方便,阮儒良是个老实人,既然借了人家油厂“技术研究”的名义,那就要踏踏实实地做起来。
陆厂长的眼角笑出浓浓的细纹。他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意外之喜,虽然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但他莫名地对阮儒良有信心。
半个月后,德产的显微镜漂洋过海抵达港城的维多利亚港。杨雪爸和司机开着车,载着苏叶和两个学生去了香港。刘刚和李明是来搬机器的,苏叶很乐意学生去见识见识世面。
去港城的路上,苏叶打开仓库后台瞄了一眼,心砰砰地快要跳出喉咙。
我滴老天鹅,她多了十万斤粮食!苏叶这会脑子有点缺氧,从未有过如此多的粮食,一时半会居然想不到要怎么处理它们。
感谢富裕的京城市民,让他们拥有了一台显微镜!
……
汽车开了一天一夜,停在一个叫鹏城的小渔村,这里落后、贫穷,遥望的对面是繁华的大都市。一行人拿着通行证坐船去港城接货,坐了一天的车再乘坐游船,李明已经变成一只软脚虾,上吐下泻。
刘刚和李明好奇地看着繁华的城市,他们就像第一次进城的乡巴佬一样,满脸写满了震惊。
这里和大陆差别很大,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汽车、轨道电车。马路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每个人忙忙碌碌,大街上长得胖的人比比皆是,不像大陆人人面黄肌瘦。
大楼里穿梭着的人衣着整齐、光鲜亮丽。它就像电影里描绘的那样,没有饥荒、远离了贫穷,宛如梦境中令人向往的世界。
一水之隔的差距,仿佛一天一地。
李明吐得厉害,苏叶带他们去吃了晚饭,他们来到了一家装潢挺不错的餐馆。苏叶用英文利索地点了一串菜品,杨雪爸劝道:“我们几个简单吃点就好了,办好事情要紧。”
苏叶微笑着说:“这里粮食不要粮票,大陆可没有这样的好事。我请客,价格看起来挺合适的,你们吃不吃?”
不要粮票确实是天大的好事!
等美味的食物端上桌的时候,大家已经不会说话了,他们惊得直瞪眼睛。烤成玫瑰色港城风味烧鹅、鲜虾云吞面、鱼仔蛋、菠萝包。精致美味的食物,几个人疯狂地把食物往肚子里塞。
菠萝包甜而酥脆,香喷喷的,带着一股奶油的香气,他们这辈子都没吃过那么好吃的面包。
最后苏叶点了20只菠萝包,才够这两大两小的男人吃。他们吃得嗓子干疼、直翻白眼,才肯停下来。
餐厅放着时下最流行女星的音乐,鹅黄的灯光静静地洒在餐厅用于装饰的珐琅器上,泛出精致迷人的光。雪白的墙壁挂着名画,就连往来的服务员身上喷着香水,略过之时会留下一道幽幽的香味。
但是杨雪爸一行人的穿着却十分朴素,不是黑色就是灰色的工装,刘刚身上甚至有补丁,浑身写满了乡巴佬的气息,一路上遭受了不少白眼。不过在苏叶用流利的英语点餐、要求金发碧眼的服务员添加服务之后,周围那种轻视的眼神顿时淡了很多。六零年会讲英语的人不得了,在港城人心里那是人上人。
他们这边的人说句粤语都要夹带着英文,即使不会说英语也要生拼硬凑夹几个单词,以便看起来更“洋气”。得亏苏叶平时抓英语抓得狠,刘刚和李明听不懂粤语,居然勉强听得出来几个英文单词。
但操着流利英文和英籍服务员沟通的苏老师显然更厉害。
刘刚和李明心里油然而生起一股敬佩,虽然知道苏老师英语不错,但远远比不上亲眼目睹来得震撼。
离开前苏叶给了服务员一点小费,杨雪爸差点想劝把她小费收回来,最后这顿饭花了上百港币,一行人心痛得直流血。
苏叶发过近千块的电报,再吃上百块一顿的饭就很快适应了。何况他们一行有五个人,食量惊人,食物的味道也很不错。
刘刚喃喃道:“这里好像天堂,好繁华。”
璀璨的灯光把维多利亚港衬得宛如明媚的少女,那样婀娜多姿、年轻活泼。路上的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闪亮的路牌仿佛彻夜通明,这里的人一点也不心疼电费。哪里像他们城里,开灯都要掐着钟表算时间,一天顶多开两个小时,再多就要心疼电费了。
他们吃完饭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餐馆后厨的服务生把没吃完的食物倒进潲水桶,有面条、馒头、肉、米饭,大家都心痛得不得了。要不是有苏叶拉着,杨雪爸甚至要上前劝人家不要浪费食物。
“苏老师,我好羡慕他们……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像他们这样过上富裕的日子?”刘刚感叹道。
刘刚的感叹,也正是大家的心声。
苏叶摸了摸刘刚的头,告诉他,“我们大陆迟早会变成这样,以后甚至会比它更繁华、富裕!”
怎么可能?刘刚心想,苏老师又在开玩笑了。这里的街上有着数不清的单车,好像这里人人都有一辆自行车,而上沟村翻遍了也找不出一辆单车。这里大街上气派的汽车随处可见,街道上路人穿着体面的衣服,而他们还挣扎在一年到头都裁不上一套新衣服的窘迫中。
差距太大、太大了。
迟早是多久,大陆要花多少年才能变成这样?杨雪爸心里默默想,他根本不敢想这件事。
对岸贫穷、落魄的鹏城才是华国农村的缩影,它几千年、上百年都是这个模样,它的改变太缓慢了,让人毫不怀疑它以后几十年、上百年依旧是这副模样。
苏叶笑而不语,拍了拍刘刚和李明的脑袋。
可以的。六十年后,沪市和鹏城真的超越了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