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来以为这份恩情只能是记在心间,一直记着以期后来再报,其实当时她连那是荣王都不知道,还是后来有一次,一架贵人的马车居然停留在她所藏匿的山间,原来却是车妇死了,阴差阳错,她救下了当时遭遇刺客的荣王。

所以说,这世间,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如果没有当日的因,如果没有当日的荣王给予他们银钱让他们有能力搬走躲避起来,躲到这里,就不会有后来的报恩。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世间,总是天理循环,恩德报应,总有偿还。

再后来,就是她成了荣王的车妇。

也是在那之后,她才知道,当初荣王救她们一家的时候,过的是什么日子,一百两对她一个被忽视的落魄皇女来说,实际上也已经算得上是很大的身家了。

也因此,这份救命之恩在她心里就越发鲜明起来,加上荣王后来让她的女儿能够在城里安身立命,让她的孙女能够进的学堂,也许有一天还能考得功名。

荣王说,这是报恩。

其实,她们之间哪里还有什么恩不恩的?

更遑论什么让荣王报恩的事情了。

再后来,就是她成了荣王的车妇。

也是在那之后,她才知道,当初荣王救她们一家的时候,过的是什么日子,一百两对她一个被忽视的落魄皇女来说,实际上也已经算得上是很大的身家了。

也因此,这份救命之恩在她心里就越发鲜明起来,加上荣王后来让她的女儿能够在城里安身立命,让她的孙女能够进的学堂,也许有一天还能考得功名。

荣王说,这是报恩。

其实,她们之间哪里还有什么恩不恩的?

更遑论什么让荣王报恩的事情了。

对于这一切,老车妇只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老老实实,用尽心力,做荣王府的车妇,做荣王最忠诚的车妇。

而且,虽然她跟荣王的接触也不过两年,但实际上,她却已经有点摸清了荣王的性子,荣王不爱说话,性子看起来有点冷清的样子,但实际上心里却跟明镜儿似的,什么人对她好,什么人对她不好,她全部都记得清清处处完完全全,她心里有一把最稳重的秤,她心里丈量着一切,计算着一切。

实际上,荣王就是一个有点小孩子心性的人,她s性格不好,但实际上却十分聪明,而且心里面把善恶分得清楚明白。

在这个时候忽然听到马车里的异响,难怪这老车妇十分紧张了。

“王爷?”没听到回答,她又轻轻试探着喊了一声,“殿下?有什么吩咐吗?”

“回娘家?呵!本王………….”半晌,一直沉默的马车里面发出了几声意味不明的声音。

老车妇只听到前几个字,后面的几乎是呢喃低语一般,她哪里听得清?

不过这种时候也是不能随意揣测的,因为这位荣王,有时候那性子就当真是跟小娃娃一样的。

“王爷可有什么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