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的主演都是四郎手下签了死契的小倌儿,根本不用担心他们被拐走。孟萦知道后期,随着他们的名气越来越大,便会有人见色起意,帮他们赎身了。所以她要让这些有经验的师傅多带徒弟,虽然他们现如今也是摸石头过河,但毕竟有过出演的经验。
《娶夫郎》连演了十天,几乎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整个坊间,若开口不谈论这部戏,都觉得自己不合群、落伍了。
待到《娶夫郎》热度稍减,鲲鹏剧院又推出了第二部戏《破镜重圆》,于是新一波热度又被掀了起来。有人更喜欢这部一步三折,回肠荡气的戏剧。就连剧中的插曲传到市井中,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
有不少书生看到了戏曲受追捧,便主动找到剧院的管事,出售自己的剧本。孟萦将这个事情交给下面的管事,每个剧本都要经过三审,最后由她和十一郎拍板,觉得好了,才会留用编排。当然被选用的剧本,会有高昂的稿费。由此,催生了一大批写戏曲为生的文人。
孟萦创新的娱乐方式,让女皇都觉得心痒痒,她让萧瑾瑜将戏班子带进宫中,给宫中的侍君们表演了一天。女皇亲自观赏,被戏中搞笑的表现逗得哈哈大笑,直夸演得好!
戏班子走的时候,一向抠门的女皇给了不菲的赏赐。
京中世家权贵见还可以将戏班子家里,给自己家人亲朋单独表演,纷纷意动并以此为荣。
于是,鲲鹏剧院下面的十几个戏班子,不停地穿梭于长安世家权贵家中,今日生日宴,明日满月宴、后日纳娶夫郎晏,各种名头的宴会层出不穷。京中大小权贵的关系网,孟萦那里的信息是最全面的。
鲲鹏剧院的台柱子们成了众人追捧的对象,圈粉无数。任何时候都不缺脑残粉,那些为了与自己喜欢的偶像见面,一掷千金的不在少数,连带着四郎的春风楼在众青楼中脱颖而出。
随着戏班子的发展,孟萦的报纸跟着戏班子,逐渐被大家广为接受。报纸办起来越来越顺利,利润也越来越高。
民间迅速跟风,产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戏班子,为广大民众服务。但鲲鹏剧院的戏班子一直都是最顶尖的存在,因为这些戏班子里的人总体素养比较高,又不停地推陈出新,始终走在剧团发展的最前沿。
十月中旬,卫慎言假期结束,他又要离开长安,远赴朗宁郡,这次他万分不舍。因为他真正参与了娘子的精彩生活之后,觉得他在西南的日子一天就是一年,简直太难受了。
他离不开孟萦的温柔缱眷,更重要的是,她又有孕了,他觉得这次肯定是他的孩子,因为只有他和三弟没有服药。所以,他更舍不得离开孟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