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没工夫叩问命运的哲理。
〈76〉
方才与韩信谈话就在家门口,既然出来了,稚唯也没回家,顺势向西一拐,直奔临家不远的“建筑工地”而去。
韩林正在负责新仓库的建立。
说起仓库,稚唯就忍不住想起商队刚到的第一天,她看到长长车队时有多震撼,查收夏子推送来的“年礼”时就有多难以言喻。
年礼中,除了商队近期收集的各种不明药植,还有布匹、首饰等礼物及粮食等生活所需,更多的却是长杆状的、外皮紫黑色的、汁水充沛的——甘蔗。
是的,夏子推送来了一堆甘蔗,美名其曰,是怕他爱若亲女的犹女从楚地迁居到咸阳后,会想念家乡的味道。
稚唯听到韩林以平静语气转述的这话时,差点儿没绷住脸上即将裂开的喜悦表情。
不消一天的功夫,“夏家小女子独爱甘蔗”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建章乡,乡民们还很会发散思维,认为这是小女子嗜甜的表现,如今恰好正值瓜果丰富的秋季,导致后面几天里,稚唯不论去哪儿都有人给她塞零食,或是酸酸甜甜的野葡萄,或是一把煮好的板栗……
稚唯喜欢吃不假,但架不住大家这么送。
况且这些在她眼里的小吃食,是黔首家仅限当季的美味,便是不吃,拿到市集上也不愁卖。
她收的是零食吗?她收的是钱。
再说了,老人家给她塞零食也就算了,五六岁的小孩凑什么热闹,明明眼含渴望不舍,偏要听家长的话双手捧着甜果递给她,稚唯要是拿了,良心都在作痛。
系统感叹道:“民风淳朴、民风淳朴啊!”
稚唯:“……”
不,她猜大概是“人贩子事件”的后遗症。
稚唯从一开始就觉得人贩子背后另有隐情,但试探问过几次章家,都没得到答案,她便知道此事或许还没结束,所以各种内部消息还没透露出来。
联想到韩林正是在这几天带着商队进入秦国内史地区,且第一天似是而非评价过秦国的风土人情,稚唯腾出空来就想问问韩林是否知道些什么。
正好新仓库也快要建成,可以开始慢慢填充。
——夏家原有的库房都保存着山药和芋头,那堆甘蔗实在没地方储存,只能另建一个粮仓。
而之所以粮仓不建在夏家的宅基地范围内,是稚唯惦记着早晚要制糖,准备等明年开春将甘蔗同山药芋头一并种下,看能不
能种活、产量能有多少。但他们家显然种不了这么多,稚唯便和章老丈商量好,将部分粮种挪到建章乡的公田里去。而夏子推现在就让商队的成员学习秦字,等到真正“书同文”的时候,他的商队早就融入到秦国之中,甚至混得如鱼得水了。
系统说得对,夏子推的确很有远见,不光他自己早早意识到秦国统一的必然性,他还带着周围人提早一步为适应新环境做准备。
对文字问题一问一答后,稚唯和韩林默契地转开话题。
“林阿兄,你到内史后,可有遇到什么令你格外注意的事?”
“每到一处县城、关卡,巡查便会更严,算吗?”韩林回忆着,补充道,“不过比起向咸阳前行的车队,秦吏对离开内史的队伍检查更严。”
稚唯心想,难不成还有哪里的孩童没解救出来?人贩子团伙不止一处?
“都检查些什么?”她问。
“什么都查。”韩林细数道,“传、验,随身物品,不论男女老幼,所有人都要看。”
稚唯感觉这些听起来都很稀疏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