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 金銮殿上论是非

唐侠 四更谈 2340 字 9个月前

司空闻刚说完不认识,蒙海远却奏道:“陛下,那人已经被捉住了,也在今日谋反行刺的人中。他的身份也查实,是西回纥最大马匪‘黑鹰潭’的二当家——阿跌瑟。”

他说话间,瞥了司空闻和睦王一眼:“他的证

词,和司空闻、睦王殿下的说法,却对不上!”

“他怎么说?”

“这是口供!请陛下查阅!”蒙海远从袖口拿出一张供词,又道:

“阿跌瑟说,睦王殿下一年前就开始筹备和太子的争斗,允诺称帝后,会帮助黑鹰潭攻打突厥,封其为藩属国。黑鹰潭也因此一年间数次为睦王进贡,共计黄金三万两,白银不计其数,以做党争之用。

阿跌瑟说睦王一个月前就定下这年终尾祭的谋反计划。让他从回纥调精锐七百人,乔装打扮,混入长安。又说前夜在府里商量好了对策,将陛下的行进路线时间计算准确,他和司空在宫外闻行刺,郑国公在宫内清缴忠于陛下之人,以此篡位!

这一年间的书信和收据,均有实证。臣查粗略查对,笔迹和印章皆吻合,不是伪证。证据就在殿外,陛下可虽是传召。”

“还传召什么!”李豫把阿跌瑟的证词看完,怒火中烧,猛拍一掌扶手,尤不解气。一把抽出旁边‘天子剑’来,咬牙切齿:“孽子!你居然如此大胆

!司空闻,枉朕对你如此相信!”

“朕!朕要杀了你们!”他边说边从九合天威飞龙台上下来,持剑就要朝睦王砍去。

两边的太监想拦,可现在皇上正在气头上,手里又拿着宝剑,这要是阻拦,万一一个不小心被砍死,岂不是太冤枉?

还好襄王在殿上,论地位,论武功,恐怕也只有他一人能劝得住皇上了。

李僙拦在李豫身前:“皇兄息怒!就算睦王真的谋反,也请案子查清再行处置,万不可现在处了私刑。”他又低声道:“这传扬出去…”

李豫一剑劈在睦王身边,剑身在黑玉石板上擦除电光:“传扬?儿子刺杀老子,这天下皆知了,朕还怕传扬?”

说完他恶狠狠的看着睦王:“你素日以太宗陛下为榜样,一心想重现开元盛世,我本还以你为傲!难道你就是这么学的吗?要再来一次神武门之变,杀父登基吗?”

“儿臣不敢!”

“儿臣不敢!”

“儿臣不敢!”

铁证如山,睦王无从辩白,只能不断的磕头。

唐太宗一世英名,但神武门之变的事情,要放在明面上说,就是谋逆。民间都不可传扬,如今却从李豫帝王之口说出,也是怒气之下,失了分寸。

“若不是朕提早防范,让太监替朕坐在龙撵里,又从潼关调兵来,这次还搞不好真被你个逆子得逞了。原本只是堤防,没想到!你们真的敢!你就这么想要朕的皇位吗?”

李豫说的痛心疾首,怒发冲冠,提剑又是一劈,这次是实打实往睦王头上砍去,还好李僙手快,一把拦下。

他还不解恨,一脚踹在睦王脸上,将他打个趔蹶。

睦王额头上本就鲜血直流,这一脚下去,墨迹、血色、靴印混在一起,连面容都看不清了。

“儿臣不敢!”

“儿臣不敢!”

“儿臣不敢!”

睦王重新跪好,不住的磕头,这铁证面前,不论如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传朕旨意:将涉事一干人,全部押入天牢,严加看守。由襄王主审此事,刑部侍郎、禁军统领协理。朕要将这事情的来龙去脉查的一清二楚!另外,鱼朝恩软禁家中,事情查清楚之前,不得外出。

左右神威神策休沐一月,期间暂由潼关守军驻守宫城,行禁军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