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章 收藏皮币

此举甚好!

如此一来藩王派来长安的细作也无可遁形。

刘彻认为当推广至各郡国。

作奸犯科之人也不敢肆意逃窜。

思及此,刘彻真想谢谢夜探博望苑的小人。

“春望,令人宣丞相!”刘彻摸摸儿子的小脑袋,“不愧是朕的儿子。”

小太子故意问:“父皇又不担心孩儿脑袋里全是浆糊了?”

“你可以走了。”刘彻板起脸下逐客令。

小太子摇头晃脑:“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父皇还嫌孩儿不懂事。”

“站住!”刘彻高声道。

小太子拔腿就跑。

刘彻气得起身。

春望劝道:“陛下,黎民百姓会不会认为您朝令夕改?”

“不会。据儿不是替朕找好理由了吗?有人埋怨自然有人替朕辩解。纵然他们笃定朕朝令夕改也只敢私下里抱怨。”刘彻令春望带人把近半年的奏章搬出来。

春望带着宦官把一箱箱奏章搬出来,刘彻令今日当值的郎官进来帮他找奏禀贪官污吏的奏章。

昭平君给霍光使个眼色,霍光微微摇头,陛下想一出是一出,他也不知道陛下又想干嘛。

昭平君本可趁着母亲去世守孝三年,而隆虑公主去世前逼儿子发誓年后就回宫里当差——端的怕儿子闲着无聊惹事生非。隆虑公主又担心死后儿子把她的叮嘱抛之脑后,平阳公主去探望她的时候她求平阳公主帮她提醒儿子。

正月初一,昭平君随祖母进宫给太后请安,平阳公主趁机提醒他,不要忘了他母亲的叮嘱。

若是以往被人来回这样提醒,昭平君会觉着很烦。如今他母亲不在了,昭平君难得听长辈的话,正月初七他跟公孙敬声前后脚从家里出来。公孙敬声去少府,他去宣室殿。

昭平君悄悄移到霍光跟前,低声问:“这些奏章原是留中不发,突然找出来,难道陛下是想……?”

霍光谨慎:“慎言。”

昭平君轻轻撇一下嘴,冠军侯的这个弟弟好生无趣。

由于留中不发的奏章不是很多,刘彻又只要跟贪污受贿有关的,所以等丞相过来他们已经挑的七七八八。

丞相李蔡心生好奇,禁不住多看一眼,刘彻轻咳一声,李蔡慌忙低下头听候吩咐。

刘彻依然没提小太子,只说有人上书为在京师求学的士子求情,他想到临时户籍。李蔡认为这个主意可行,可是该如何证明其身份呢。

刘彻沉吟片刻:“临时户籍称为白籍。此事交给京兆尹。令京兆尹拨出两间房子专办此事。”

丞相李蔡:“仅限长安?”

“不,各郡县也一样。你即刻去找京兆尹。如有疏漏或其他问题速来禀报。”

丞相立刻退下。但他还是没忍住看一下郎官们挑的奏章。不经意间瞥到他的名,他脚步慌乱一下,差点被自己绊倒。

昭平君忙提醒

:“丞相小心。”

“年龄大了。”头发花白年近七旬的丞相这样说:“丞相府的事交代下去你便可以回家颐养天年。”

“臣谢陛下隆恩。”天子手段强硬,在他之前已有几位丞相死在任上,因此李蔡做好一去不回的打算。能得“颐养天年”四个字,李蔡当真感激不尽。

刘彻抬抬手:“退下吧。”

李蔡缓缓走出宣室殿,头一次发现太阳那么暖和,春天的风那么柔和。

今日乃休沐,郎官不在,守在殿外的小黄门还不知道出什么事了,过来扶他:“丞相,您小心。”

李蔡道一声谢,小黄门诚惶诚恐,比伺候天子还仔细。

走下高台,丞相回头望着高高的宣室殿,他是什么时候认为长安最高的宫殿其实也不是很高的呢。

大体是他位列三公,成为百官之首那一日。

李蔡叹了口气,不怪他家人认为他胆小怕事——万人之上的丞相只是占了一块空地,有何不可。

“丞相,你怎么了?”小太子奇怪,宣室殿怎么了。

李蔡吓一跳,扭头看到一只花斑狗又吓得往后踉跄两步。小太子扶着他:“花花不咬人。”

“太子殿下。”李蔡看清楚了就不怕了。

小太子又问:“宣室殿怎么了?”

“无事。只是忽然觉着宣室殿很高。我得歇几次才能上去。”

小太子点头:“因为你上了年纪。丞相,今日休沐,怎么不去休息?”

“有点急事。”李蔡拱手,“殿下保重。”

小太子眉头微蹙,这老头今日好奇怪。

“韩韩,有没有觉着他很奇怪?”小太子问身后帮他提着鸟笼的韩子仁。

韩子仁:“丞相是有点奇怪。可他神色轻松,应当没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