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又接到了兰圩教育局的电话,李思危告诉他们明天下午到。
四点多起床的时候,天还是完全黑的,这里天亮比京都晚一到两小时,天黑得也晚。
八点多到达五阳站时,天刚大亮不久,还没出出站口就看见外面两人举着一条横幅:京都李思危先生。
红底白字,字是用纸剪下来别上去的,当刘炳元还在奇怪为什么不去美工部喷两个小牌子而用这种上个世纪的办法接站时,李思危懂了,他们要节省每一分钱,不会花几十块钱只用一次的,再说这种老办法更显眼。
“现在起,你少说话!”李思危再次训嘱刘炳元。
接站的是两个小伙子,都很瘦也很精干。
“我们准备自己坐车去的,你们都挺忙的还来接我们,过意不去啊。”李思危一边握手一边说。
和李思危握手的小伙子姓韦,是兰圩县教育局的,他向李思危介绍说前几天因为泥石流把路断了,直达兰圩县的客车已停运,现在只能搭别的班车去,要绕路走,所以局里才派他过来接。
他们一共来了两辆车,另一辆是县政府的,是县长亲自派给教育局来接他们的。
两天前他就到了,从省城到五阳每天四趟火车,当得知他们每趟都会举着横幅来接站的时候,李思危感受到了一阵震动。
“怎么不打电话呢?”刘炳元低声说了一句就被林含欣制止了。
“走得急,没拿充电器,留着电等局里的准确消息,反正在这儿也没事,闲着难受,接一次不过半小时。”小韦还是听到了刘炳元的话,对他们解释道。
把李思危带的四个行李箱装上车,又回他们住的旅店退房时李思危才知道,他们住的连快捷酒店的档次都远远够不上,是车站附近的小街巷里那种私人小旅店。
教育局的车是一辆老款的桑塔纳,车旧了,可四个轮胎是全新的,年头一定相当不短了,座椅破破烂烂的,后座还有坑。
县政府派来的车况比教育局的要好一些,李思危让林含欣和刘炳元上了那辆车,自己和万琳琳坐在小韦的后座上。
走了两个多小时后,就看见前面一望无际的大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