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采访

后天中午,“轰轰的”两辆大卡车同时驶进甜水村。

一群脸上抹了泥蛋的小孩跟着大卡车后面一阵跑,村里热闹的跟过节一样。

带头的是个年轻人,也就三十左右的年纪,旁边陪着县公社的领导和收购站的同志。

只这还不算完,身后竟还跟着一个跨着照相机的记者。

相机可是新鲜物,村民的目光顿时都被相机吸引过去。

许飞,县报社的记者。甜水村的发展早就远近闻名,一直想过来采访只愁没有机会。

这回报社的任务一派下来,许飞当人不让把这件任务揽了下来。

“老乡们,你们装车,表情自然点谁也不要瞅镜头!”许飞“咔嚓”一下,记录下这个热闹非凡的时刻。

柳条编的筐沉,宋成事先让人泡了称,最后在统一去皮。农村人实惠,不能让皮毛占了分量。

原本还寻思装用筐装占地方,没想到方方正正的竹筐码在车上顿时规矩不少,反而比用麻袋装的多。

许飞采完镜头,掏出记事本寻找材料:“江队长,你们是怎么想处用筐装土豆的方法啊,尤其是这么大的筐很少见啊。”

江大武还头一次被这么正式的采访:“都丫头想出来的主意,赶上手头包材不全,逼出来的主意呗。”

于是,又把村民编筐的热情渲染一番,许飞的情绪跟着也受到鼓舞。

“丫头?”许飞对这个称呼听着有些耳熟,想了一会这才想起,之前报纸等的寻人启事就是说的她。

不过来之前,报社领导特意交代过,这位江小池同志,脑袋受过刺激,采访只能采访关于收购土豆的事,其余的事情都不要问。

群众的人情永远是高涨的。

就像装车这种活,就永远不用招呼人。

不管有没有自家土豆卖,全村人都都过来一起装车。

装袋子的,一人扛起一袋就往车上扛。下面有人扛,车上有人接,寒冬腊月也抵挡不住热情的风火。

最热闹的是抬筐的。柳条筐编的大,一大筐土豆连皮称的三四百斤,得四五个大老爷们一起从地窖里往外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