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为止,唯一一本凉粉们都不惦记的书,悠凉大,您做个人吧......”
看到网上的评论,王凯额头垂下三条黑线。
“劳资写散文集关你们什么事啊,而且我也不愿意让你们做阅读啊,劳资还得做阅读题呢,你们在不愿意能有我惨啊,劳资做自己的阅读题连满分都得不了,一个作者还没这些出题的人懂呢。”
提起这个王凯就气不顺。
当然网上也不全是这种评论,还是有好的评论的。
“哇唔,又能看到浅夏悠凉的散文了,盼他的散文集盼了好久了。”
“哇!就是因为他的散文迷上他的,现在终于又能看到他的散文了。大爱浅夏悠凉!”
“每次看悠凉大的散文都有不同的感慨,前几篇散文都快背下来了。终于又更新了。啧啧啧。”
“哈哈,幸好劳资早就毕业了,现在可以放心的从文学角度去欣赏浅夏悠凉的散文了,否则的话就得跟那些学生一样在那哀嚎了。”
“没错,幸亏毕业了。”
于此同时,还有一群文坛的人发了微博。
“浅夏悠凉小友的散文集,很优秀的文章,不愧作家的职业。”——华国作协主席孔令伟。
“优秀的人,优秀的文章,不愧是我的学生。”——华国作协副主席葛文优。
“至今为止华国年轻一代最好的青年作家,文章灵气逼人。让人佩服。”——散文大师罗文生。
“老友推荐的文章,惊为天人。华国文坛大幸。”——散文大师秦汝生。
几个大师级作家的力挺,再次将这本散文集顶上了巅峰,一群人疯狂追捧这本散文集。于此同时,一大批学校也开始琢磨着是不是要给学生们订一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