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重走采编路

家的蜕变 明仔列夫 1117 字 9个月前

“不是纯原创,只是你要有自己的内容。”王荣解释说,“你将来要开放给网友发表的空间,这样一来,稿件的问题就有保证了,而你原创的内容,则是你论坛的核心。”

听完王荣的建议后,马卫国陷入了沉思,他感觉,这一点确实让他所忽略了,毕竟,现在国内不太讲究原创,但据他当年留洋的经验,其实,国外是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内迟早也会有相应的应对措施的,假如他能提早几年转变,这样一来,对未来无疑是一件好事。而且,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其实才更让人记住。

回到了网站的马卫国,就开始一系列的改革,誓要在互联网这一块做出行业的标杆。

他先是让技术这边给成立自己的频道,并公布了自己的公司邮箱,然后,论坛不单纯是摘抄,还鼓励网友投稿。

接着,安排员工着手撰写新闻通稿、案例稿、人物稿、活动宣传文案等系列文案。

他挑选了有记者证的人员两位,组成了采编团队,接着让人事部继续招聘。

让运营团队留意数据、阅读量等,接着,就是让文案优化写作风格。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他的论坛阅读量已经基本可以维持每日三万五到五万区间,而文章的平均阅读量也能达三万左右。

只是,马卫国发现了一些采编的稿件,撰写得还是十分稚嫩,没办法,要让刚毕业的学生,写出妙笔生花,也未免也太过于强人所难了。而采编方面,则是更为薄弱,热点抓去不够准确,挖掘深度不够。

而自己的家人也没有一个可以替代工作的,前后思量之下,只好自己上了!

也只有他能胜任这个采编和编辑工作。采编其实是个杂家,就是什么都要懂一点,只有这样的基础,你才能在采编的过程中,遇到任何人都能聊上几句,也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问题。对于专业性、学术性的回答,也能够很好的理解和应对。

所以,马卫国带着几位实习的采编记者,就开始上路采编了。

他说道:“你们几个听好了,因为市内走我们这种模式的公司很少,因此,即便你们取得什么成绩,对于全市来说,都是顶尖的,所以,要努力啊!”

那几位采编的记者都满眼带着光,毕竟刚毕业的学生,有前辈的提携,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次难得和宝贵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