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始不断地给自己暗示,没事的,用不着紧张,坦然面对就可以了。
尽管,在不断地心里暗示之下,马卫民开始稍微平复了心情,可是,随着来到的考生逐渐增多,那种紧张感又复发了,而且,久久不能退却。
即便马卫民不断地给自己灌输那种不用怕的思想,可是在周围的人不断地讨论、不断地表达自己心中紧张之情就立即打乱节奏了。
马卫民虽然很生气,可是,又能怎样,总不能全班人挨个骂个遍吧?
一声铃声响起,是丧钟,还是幸福铃铛。
这就要看这一张白色的考卷的造化了,大家是采取间隔开的座位、按单双卷答题。所以,即便你的视力再好也是徒劳,况且,每个角落各有一名老师监考。那些监考老师的眼睛,就像鹰眼一样,锐利得让人惊慌,那些像靠作弊取胜的家伙,可以说无所遁形。
在接到试卷的时候,马卫民其实心中还是一愣,毕竟这些题目和平时做的有些许不同,当然,如果那些题目那么容易被猜到,谁都能考高分,那高考还有什么用呢?
忽然,有一个学生自告奋勇地上前交卷,通常在十分钟以内交卷的并不是他有多熟练,那是因为他已经放弃了。
当然,这一举动,其实也就是放弃自己的行为。
虽然对于题目有些许陌生,但是真正静下心来后,马卫民还是发现这些题目还是有迹可循的,大多也只是变换了个类目或者说是马甲,其实解题的思路有万万千千,但正确答案也只有一个,也就是说,不管你如何解题,答案能够答对,那么你的思路就是正确的。
不知不觉,马卫民已经进入了答题的状态。再接连做完几道题目后,他发现后面的题开始有些难了,这时,他记起了老师说过,遇到了复杂的、难的题目如果卡太久的话,建议先搁置,做后面容易的,因为答题就那么六十分钟,每一分每一刻都要争分夺秒。
当马卫民跳过那些难的题目后,发现其实后面的题目也是十分浅显的,这也都是之前沈光强调过和自己也多次演练过的,可以说基本上看到题目就知道答案,根本用不着看就能条件反射地选择。
最后一关是作文,对于马卫民来说可以说顺手拈来,因为他之前跟卢玲燕相互批改过彼此的作文,也针对彼此的缺点都做过针对性的补漏,可以说对各类写法都已经驾轻就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