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棉业危机

扶明 话凄凉 1371 字 9个月前

明朝一斤盐的价格为二分银子左右,而淮盐的成本却十分低廉,可谓垄断暴利行业。

明朝万历两间,赋税有一半是盐税,朝廷财政极度依赖盐税,而正因为如此,大明律才规定“凡犯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情节严重者可斩。

吴崇德来之前就做了功课,遂即沉声道“回禀摄政王,两淮盐业要发多少股,每股多少钱合适。小人以为需要考虑三个方面。”

赵铭道“你说”

吴崇德道“小人以为,首先要知道,大明一年要吃多少盐。其次是看淮盐占的份额,算出一年收益。最后,算一算恢复两淮盐业,需要的投入。综合这三点,便能算出一个朝廷和首批商人,能够接受的认购价格。”

赵铭点了点头,问道“那你是否清楚,两淮盐业的估值”

吴崇德道“大明此前实行,“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十个纲,每纲盐引为二十万引,每引折盐三百斤,每年盐产量是六亿斤。每引得银六两六钱四分,应得一千三百余万两白银,但实际上朝廷最多时只得二百五十万两白银,盐税大量流失。”

赵铭没有打断他,他就喜欢这样用数字说话的商人,感觉比较靠谱,比较谨慎。

吴崇德道“如今纲盐制,已经崩坏。不过通过人口,还是能算出,每年需要多少盐。以平均每人一年食盐五斤,大明如今就需要两亿斤食盐。大明盐价高,百姓多食用私盐,另外还有四川的井盐,两广的粤盐,朝廷的淮盐,大概只能占据四成,也就是八千万斤。以二分银子一斤的价格,便是一百六十万两的银业额。”

如今大明丢了半壁江山,加上年年战乱,人口锐减,食盐需求的总量下降大半。

再者,两淮屡次遭受兵灾,晒盐场被毁坏,也限制了淮盐的规模。

吴崇德顿了顿,继续道,“考虑只要朝廷加大打击私盐的力度,还有随着人口增长,以及今后收复北方,淮盐的潜力巨大。小人以为可以给两淮盐业估值一千万两。这个价格,徽商能够接受”

“好”这个估价,赵铭还算满意,毕竟这次赵铭同样是空手套白狼,不花一分钱。

清军南下后,两淮的盐业遭受重创,官办的晒盐场、煮盐场,几乎毁坏殆尽,工匠和雇工也全部流失。

重建官办的两淮盐场,便需要投资,而这笔钱,便是有参股的商人来掏钱。

赵铭颇为高兴道“就以一千万的估值来算,朝廷拿出一成的股份,十万股,每股十两,也就是一百万两的份额,让你们认购。剩下的九成,等上市后,根据需要,逐步发售。”

先拿出一成股份,从徽商手中,获得一百万两,用来重建两淮盐场,组建两淮盐业公司,并重新建立销售网络。

等两淮盐业上市后,股票很快涨,当涨到一定程度,朝廷便可逐步出售一定的股份,套成现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