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灾害

寻唐 枪手1号 1731 字 9个月前

候震,德州曾经仅次于朱氏一族的大家族族长现在已经成了武邑县的县令。

候氏一族,是德州被强迫迁徙过来的大家族之中转变最快的一个。在迁徙途中,他们的表现,便已经让李泽刮目相看,到了武邑之后,他们更是在帮助安置迁徙百姓的过程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有付出,自然就有回报。

武邑县令,是李泽给候氏一族的奖赏,候震长子候方域,成了李泽扩编之后的亲卫义从中的一名屯长。

当然,李泽也不是单纯地为了奖赏便送出如此重要的位置,一来是候震本身在德州就是做过一任长史的,具有丰富的执政经验。。二来,作为笼络德州移民,以这位德州人为武邑县令,能更好地安定人心,同时,也可以平衡自己手下的势力分布。

现在德州移民,在信都武邑,人数之上已经超越了本地人,但这两地的官府,军队等暴力机关,却又全都是本地人在担任,短时间内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时间长了,便自然而然地出现对抗。

所以武邑这个地方的县令位子,李泽给了候震。

对于这样的平衡手下势力的手段,李泽向来是驾轻就熟。

杨开心想事成,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了义兴社的建设当中去了。对于他来说,权力不是小了,而是扩大了数倍。义兴社现在有单独的预算,有单独的组织机构,势力正在迅速地向着信都和石邑扩散。

杨开很清楚地看到,随着李泽以后势力的发展,义兴社必然会向外漫延,甚至义兴社的力量,要走在军队的前面。杨开已经在心里构画着下一步向翼州,向横海等地的扩张计划。

曾经就这个计划他向李泽作了一次口头汇报,亦得到了李泽的大力赞扬,这更加坚定了杨开要努力将义兴社做大做强的愿望。

“公子,栗子河属下已经把武邑县内的河段都走了一遭!”候震脱下身上的蓑衣交给了一边的护卫,头上的斗苙破了一个大口子,导致他的头发变得湿漉漉的,脸上尽是些水渍,原本修剪得很是漂亮的整齐的长髯此时显得有些狼狈。冒着雨沿着河段他走了整整两天,今天刚刚回到县衙。

“情况如何?”李泽问道。

“武邑县城上下十里,因为春天里的修整,不会出现问题,但上游靠近信都方向则很有问题,已经组织了大量人手上堤加固加高堤防。”候震看了一眼一边的杨开,道:“义兴社在这里面出力甚大,有他们组织,一切都有条不紊。就是草袋子不够。”

“组织人手,加紧编织,如果时间上来不及,用布袋子也必须保持堤防之上的供应。”李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