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青龙山的庙建成了

悠悠大槐树 鹿鸣崆峒 879 字 9个月前

在快过元旦的时候,民国中央的赈灾资金才发放到村民手中,有帐篷粮食等物资,还有不多的银元,虽然不是很充裕,但也让其它村子里人羡慕不已,他们都认为是村民们托了张先生的福。

以前山下的四户人家,县府承诺出资进行灾后重建,等春天就开始施工。其他人家则继续住在原有的窑洞里,自己最多添挖个小窑洞而已。冬闲时间,大家除过备木料外,其余时间就打土坯为盖庙作准备,等到开过年,这两件多年未遇的大工程,够全村人好好忙一阵子了!

张先生则每天开始了拜访官宦和富户,说服各位为建庙作布施。渭州府建庙建寺的多了去,化缘的居士踏破了好多人家的门槛,就连寻常百姓家都厌倦了这无休止的布施。这次张先生出马化缘,好多人面子上过不去都多多少少的布施了。为了争取较多的资金,他最后许诺凡是布施的人员,不论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将来可以在石碑上留名,对于捐款数目巨大的会专门给立一块碑以示纪念。人活一世就图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大家对张先生的承诺满心欢喜,又都争先恐后的布施,唯恐碑上不能留名,各位神灵不能保佑。还有不少的富商预订了单独的纪念碑,县府里不少官员也以个人名义效仿其后。

春节过后,村民们先集中精力建庙。白民国作为一村之长任总指挥,牛老大和刘阳及张先生辅助,四个人组成了一个小班子。牛老大自告奋勇负责施工,刘阳安排人手和搞后勤,张先生负责采购和监督,并兼管账目。为了不打扰学生的学习,村民们没有占用私塾的院子,在学仿台上面选定的庙址里,先用土坯砌了烧水灶台,这样可以为大家烧水喝。至于吃饭,工地只提供匠人们的饭菜,本村人各回各家解决就是。

刘阳将张先生四处聘请来的匠人好生招待,由铁匠媳妇带小辈狗儿媳妇给做一日三餐。牛老大七十多岁了,叨着旱烟杆给村民派活,他说:“大家干活不能偷懒,不能胡日鬼,各位神灵可不敢糊弄!拿工地一根钉子会烂手指,说对神不敬的话会得盘肠风!”黄老大哈哈大笑说:“牛大哥,你就少唠叨点吧,小心你的大烟锅掉下去把脚砸肿了!神明不可欺,大家都知道干啥着呢,难道心里没有个数?你赶紧坐一边歇歇去,把你累死了,大家又要提前吃你的大馍馍了(过丧事时摆大馒头作的供品)!”牛老大也不生气,笑着说:“大家知道就行,我只是时不时的敲个醒钟,尤其怕你忘记了!”

匠人们晚上住在私塾里,白天再给学生腾出来。张先生将每家捐的钱粮登记在册,用红纸抄写出来贴在私塾的外墙上,每天的消耗也用白纸公布给大家,他时常对众人说:“欢迎大家随时查账,有不清楚不明白的可以来问我,我一定给众位一个满意的答复!”所有人说:“张先生办事我们放心,再说没有人敢糊弄神灵!”

从县里砖厂拉来的青砖,堆满了半个工地。村民们伺候匠人起早贪黑的砌砖,不久建成了坐南面北三间房的关公殿。张先生化缘来的资金很充足,除过给匠人开过工钱外,还余下了很大一部分。大伙一商量,干脆尽钱打豆腐,继续盖其它的神殿,把剩下的钱都给花光。于是,匠人们又建起了药王殿、魁星楼、城隍殿等等,并用土坯砌成了院墙。张先生兑现承诺,立了一块大碑,将布施较多的人名都刻了上去;又在围墙边上立了二十四块小石碑,用来给二十四位捐款数目巨大的人篆刻铭文;至于捐几斤粮食,一两个铜板的人名,则记录到了《青龙山建庙记事》之中,这样的人太多了,各县各府的都有,没法都给刻上纪念碑。

农历三月二十是庙建成之日,刘阳请来了县里有名的秦腔戏班,渭州城和各县的人都赶来看热闹,这自然少不了布施的各位达官显贵,他们一个个看到自己的名字占了一块纪念碑,上面有张先生落款撰写的碑文,眼睛里都溢出笑来,不住地夸赞:“张先生了不起,为大家办了一件大事!”高兴之余,又每个捐了不菲的香火钱,白民国很会来事,赶紧找来红绸子和红被面,给这些财神爷搭到脖子上,并给燃放爆竹以示感谢。副县长末了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工作干的不错!这几天开始准备一下,给以前居住在大槐树附近的人家盖房,我回去就给你拨专款,必须在秋季上面来人检查前完工!”白民国受宠若惊,激动地说:“一定一定,我保证完成任务!”副县长说:“要建的最快,修的更体面,不能让人觉得寒酸,如果办砸了,小心你的脑袋!”白民国吓得擦冷汗,结巴说:“我,我一切,听,听县长吩咐!”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