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七年七月神烈山火灾,也在京中上下心惊胆颤中那么轻描淡写的,从京中视线中消失。
京中此时的话题是由报刊里引发的新争论,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故事为起讲,讲述的征服篇系列故事文稿。
七月也是不太平的七月,苏沪地区再次遭遇风灾。好在苏州知府陈如松应对有力,主要还是两地百姓吃了几次亏涨了教训。
去年没防备,前后半月时间里死于风灾达到十万人。这一次上下提前预防,还是不下于去年的风灾,但只有两千不到的伤亡,主要集中在太仓州与松江府之间的太仓下属嘉定县。
也在七月,初秋清凉干燥的风中,云中省镇守将军金国凤凑集边塞各省精锐三万骑远出大漠,奇袭漠北外喀尔喀蒙古诸部,生擒车臣汗,俘斩七万余。
漠北蒙古诸部在漠南蒙古归化,漠西蒙古即瓦剌
人被征伐降服后,深感危机。这场战败,促成漠北蒙古诸部西遁。
先西遁的土尔扈特部、卫辉部,再加上此时的漠北诸部,一个个沿着金山河迁移。
突厥语中,金山的发音就是阿勒泰。
以现在的气候来说,向北逃绝对是死路一条。只能擦着北边那条气候死亡线,避开南边北庭省的边军,就这样战战兢兢中,漠北蒙古诸部向着伏尔加河流域迁移。
这一带,罗刹国已经被多尔衮三兄弟攻灭,正在进攻基辅一带,这里是西夷东边最大的粮仓所在。也有很多的鞑靼人被奴役,是三兄弟最方便征召、整编的兵源所在。
西夷各国开始农业革命以来,又摆脱了教会黑暗的统治,走出中世纪以来已有快二百年。如今人口总体约在五千万,这已经是很大的资本了。
只要有足够资源,五千万人能在两代人内翻十倍。
春秋战国时,当时各国人口加起来也不见得能有三千万。但各国干架,拉出十万人都不好意思说干架。没有几十万号人一起游戏,就算不上一起有名,值得计较的战争。
而现在,西夷人人口多于春秋时,可战争规模,战争手段还是不行。
给他们物资,他们也无法在现有人口基数上组织大兵团作战。他们缺乏足够多的基层、中层指挥骨干,更缺乏能指挥大兵团的人物。
不是他们不行,而是我们的老祖宗开挂开的太厉害。
战场上能领着百余人并发挥百余人的战力,已经是很难得的能力了。更别说无数个这样的战团配合作战,这可是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
所以,面对多尔衮三兄弟的犀利攻势,罗刹国明明兵力比三兄弟多,人口更多,可还是被打懵了。
在军械上,三兄弟麾下新编的四个旗并没有绝对优势,反倒因为潜匿生活,军械保养反倒很差。
一举打懵罗刹国,凭的就是成熟的战争体制,有多少人就能发挥出多少人的力量,不会浪费任何一股力量。
在运动战中,三兄弟分头领兵,军队眼花缭乱的穿插、突击、包围合击,莫斯科的罗刹人直接在一个个噩耗中被打懵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伙新冒出的鞑子军队。
这对三兄弟及部族来说,是生死之战,有多少力气出多少力气,人人拼命。
犁庭扫穴一般,就将莫斯科攻陷,征募鞑靼奴隶作为部众,在屠城中训练新部众。灭了抵抗意志不强烈,甚至本性上还遗留着服从鞑靼人的罗刹人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该纳税的纳税,该出兵役的出兵役。
三兄弟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反正攻灭罗刹国后,编满了六个旗。
中国区域是小冰河时期,其他地方也免不了受灾,因为这是全球性的灾害。破坏了罗刹国脆弱的生产
体系,本就气候恶劣。为了不破产,这三兄弟只能继续向西抢,目标就是基辅地区。
一边游牧,一边悠哉游哉迁移过来的土尔扈特部、卫辉部看着身穿棉甲的建州老兵直接傻了。因为八旗老军的棉甲,与大明边军的棉甲没多大区别。只是大明边军的棉甲更为修身、苗条;八旗的棉甲更为的宽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