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乌尔班八世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016 字 9个月前

十月初,在南洋海战爆发时,李邦华、许显纯带队的船队抵达意大里亚。

大明船队的到来,引发西洲各国的震动。

经过筛选的文化典籍、种种画册,先流入意大里亚弱马城。

李邦华表明是待职官员身份非官方身份,是私人性质的一次考察。但他从二品职务是摆在那里的,为了接待他,弱马方面还需要一点时间准备。

此时,最繁华已经不是弱马城,而是弱马城西南的港口。无数商人涌过来,可李邦华怎么可能同他眼中的‘贩夫走卒’打交道?

此时的意大里亚因为有威尼斯弄来的造纸术、印刷术基础,加上土耳其西侵导致拜占庭方面的学者聚集到意大里亚来,这里便爆发了文艺复兴。

持续几百年的风暴下来,眼前可以说是进入了晚期,脱离了黑暗的中世纪范畴。

对东方大明帝国的第一次非官方,却有官方意义的船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双方高层的会面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尽管四夷馆的翻

译来了不少,可真的不够用。经过协商,先处理货物。

留出时间给翻译学习,以期正式会面的时候降低误会。

而李邦华,则取得现任教皇的乌尔班八世的令文,允许行走在各处,研究西洲的政治、人文。

给出的代价就是回去的时候,带着教皇国的船队一起去大明,保证教皇国商队的安全,并代为引荐教皇的使者给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

强盛的大明帝国非正式使者的到来,带给意大里亚的冲击是极大的。

文艺复兴反抗的就是神权,在这浪潮中教皇变更速度有些快,教令也是不断迫于压力在更改、妥协。

而李邦华代表的大明皇帝的意志,大明皇帝是天子,君权神授。与西洲打交道,也只认教皇的招牌,这给了教皇国极大的鼓舞,他们迫切的希望得到大明帝国的正式认可,成为西洲正式的代表者。

意大里亚王国也不断压迫教皇国的领土,对于现在的教会来说,可以说是天天都在感叹:人心不古,道德沦丧。

内部东正教、新教的出现,让教皇国日益窘迫。

已经很难像中世纪那样压倒世俗权力,内部无法有作

为,这才有了耶稣会的成立,向遥远的东方传教,增强教皇国的外在力量。

而现在,若大明帝国只认可教皇,那就能极大保证教皇国对内的威严以及…商业贸易带来的丰厚贸易。有了钱,那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甚至,目光放远,可以将大明变成神的仆人。

为了应对日益强盛的世俗力量,上一代教皇格列高利十五世便是个改革派,才三年时间就死了,有了乌尔班八世的仓促上位。

这位是意大里亚本土名门贵族,几年前登位后干的事情就是加修原来的城堡,并增修乌尔班堡,改建港口为军用港,还设立兵工厂,可见这位教皇怀着什么心思,又被逼迫到了什么地步。

李邦华的船队环绕地中海出去,绕着海岸线采风、作画。

而这位教皇,则酝酿着一番雄心壮志,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