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瓦剌干涉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03 字 9个月前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还有类似的唇亡齿寒道理,都是很简单的。

皇帝要留着瓦剌慢慢收拾,西北前线的将领也不认为瓦剌敢搅合进来。但兵无常势,也做了提防。打了败仗就算活着回去,一辈子也就毁了。

毕竟现在不缺将,多你一个不多。不像此前家丁制度横行,军队缺乏家丁部队就打不了硬仗。现在的军队,都是皇帝的家丁,真不缺将。

况且形势也清楚,瓦剌干涉进来也属于常事,不做预防才是真正的自寻死路。

叶尔羌汗国因为逃回来的蒙古人不多,无法压服内部,导致内乱不断,进入了衰落期。而瓦剌四部,现在虽然争斗,毕竟都是自己人,有一个头狼就能将其他三部统合起来。

瓦剌四部,此时正处于竞争出一个头人的阶段,距离统合各部也就差个时间。这是上升期,内部形势进展明显,就等着靠时间弥平旧恨后,联合在一起。

而外部的压力,最能增强内部的凝聚速度。

蒙古三省内附,已经瓦剌看到了危险。

尤其土默特部,土默特旧地改为云中省,整个土默特被切割的四分五散。瓦剌诸部与土默特相接,也是了解情况的。

蒙古从东到西来说,不算漠北车臣部、外喀尔喀诸部这些太远几乎不参与边塞争斗的部落。其他各部,先是最东边的插汉部。是被正德皇帝正面挫败,又竞争不过俺答,率部东迁的小王子后裔。小王子这一支,就是残存不多的黄金家族后裔,也是插汉部的来源,即察哈尔。

然后就是中部的土默特,鲜卑人后裔,嘉靖年间几乎年年寇边,他们的首领就是俺答。

再往西,就是瓦剌四部、叶尔羌,都是西征蒙古后裔,站不住脚又陆续东迁跑回来的。

从根源上来说,是同根同源。

就连现在印度那边,都与蒙古有着根源上的联系。

从文化来说,大明几乎是被蒙古西征弄出的一系列后裔国家包围。现在,打穿西域走出去,就能完成突破。

而此时正面扛着大明兵锋,兵败即灭国的叶尔羌,为了活下去,什么条件自然都是可以答应的。

毕竟朵干那边的土司联军,也是蒙古后裔,基本上是完蛋了。眼前现成的例子摆在这里,容不得叶尔羌心存侥幸。

灭国也有好几种说法

最差的就是亡国灭种;对叶尔羌来说好一点的就是与瓦剌四部完成统合。当然,最好的结局就是向大明请降内附,上层人继续过他们的好日子。

可大明,会稀罕?

吐鲁番城下东西纵横的暗渠地道,苏里唐心中憋屈,将父祖相传的‘忠顺王印’交了出去。

失去吐鲁番,整个叶尔羌就会崩溃瓦解。

想把吐鲁番送给瓦剌人作为援军条件,瓦剌人答应了,现在局势紧张,又想吞并整个叶尔羌。

没有的选择,叶尔羌只能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