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公主难嫁上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32 字 9个月前

王徵的这册是原稿,自然字迹随意了些。

大明没有禁书的说法,余下几册书都是涉及到作者政治问题的原因,就连赵南星都有一册《塞外见闻》,也让他一并通过了。

处理完这些事情,难得出来一趟的他开始处理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李家姐妹挺着个肚子,他根本走不开,也不想走开,不少旁枝末节的事情也就拖了下来。

这类事情说不上重要,重要的话侍从司那里会拟定方案找他来批。主要就是杂,多是一些烂账,侍从司乃至是相府不好追究清算,更没资格抹除,只能等他阅览后点头消档,把烂账沉水。

拿起一册,看封条是三月初四日的,直隶巡按御史杨茂春上的《黄山册》。

饮一口茶,听着斜风细雨起来:黄山界徽宁间,延袤二百余里。山西北距太平县八十余里,细民之业,山东南距歙县一百二十里。共计山七千七百余亩,其吴养春山三千四百亩。前旨变价三十万,自养春之山而论。谓多年木植,利不下二十万,似概山而论。除养春三千四百四十六亩入官之山,罚其逋税变赃助工外,至原属百姓,容樵采纳税…

“瞧,朕不来南京,每年漏税竟不想如此之重。”

朱弘昭有些无语,歙县汪氏血案后,朝廷派人过去,正经的东西没拿出来,倒把黄山木材承包的烂账给翻出来了。

田有公田,矿产、山林也归公有,万历皇帝开的好头,将以前丢掉的这些该属于皇室的财产给抢了过来。也不好做绝,有私人所属的山,也有承包出去的官山。黄山这边一大片官山就早早租了出去,官商勾结有猫腻;没承包出去的除了宫里、公用采伐消耗外,也是一直在生长的,这些木材哪去了?

曹化淳恭维一句主子圣明,朱弘昭摇头笑笑提着朱笔写了一个大大的‘准’字,按着这人的意思,黄山以后能给南直隶增税最少十万,其中皇室也有份额。

而事情也不是这么简单,黄山这里有问题,其他各处的官山是不是也要做做表示?

一年固定收入增多哪怕一百万,积累下去也是一笔很大的钱。

继续拿起下一道册子,封条是二月三十日,太仆卿洪瞻祖奏陈马政:“国初马政綦重,事寄不分于边军,赋不隶于部。自宣德正统间,暂纾民力,以马而银,嗣是改折。嘉隆之际,老库积马价千有余万,新

库岁额复四十余万,总之银即马也。

马专给团营,银则给边费,早前之虎墩、炒化加赏之用,而马不为边设,银亦不为边饷用。储边复为种马之用,别衙门不得擅取,而今一切以借为例。万历十八年至元年间,户部三十二借,共银一百二十九万九千九百八十六两;工部十借,共银十八万七千五百四十两;光禄寺、顺天府各一借,共银四万两。近奉藩封,另札一万八千金,而閤库五朝之积皆尽。

马价军国急需,岂得任其积逋,以致库贮匮乏。乞敕核所借,稍补百分之一,外解十分之三,余限续完。许臣等年终类奏之日,参罚量处。”

意思很简单,太仆寺叫苦要和叶向高要钱,这是收尾的一年,叶向高这一届这一年不会有大动作,是攒钱的一年,手头很宽裕。所以太仆寺要将万历中期到天启末这三十余年的旧账收回来,从天启以后才设立的相府收回来。

看着有些荒唐,可必须这么搞,否则太仆寺内部的旧账就扯不清。毕竟收尾的一年过去后,太仆寺虽

然与皇室财产关系更近,但也要换一些人。就怕新人揪着老账弄事情,反正国库充盈,把以前欠了的统统还了想来也不是大事。

让叶向高还钱和让袁可立还钱是两码事,叶向高马上要走,这烂账又是不关叶向高这一届的事情,那替以前的前辈堵上窟窿导致年终国库缩水一点,也在情理之中,是可以解释通透的。

叶向高要走,国库积攒的银子是政绩,是答卷,只要不影响答卷,填掉太仆寺的帐也无所谓,反正叶向高又不会继续动用国库,故而阻力不大。